社交恐惧者的内心力量成长营 || 渡过深圳之家

2021-08-31 01:23:20 作者: 社交恐惧者的

前言

这些状况,你熟悉吗?

● 回避人际交往

● 一做事就容易手忙脚乱、急火攻心

● 人前容易脸红,面部肌肉僵硬

● 害怕自己总是说错话,做错事

● 害怕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否认与质疑

● 害怕别人目光的扫射或直射

● 害怕上台

● 总想把自己躲起来,又希望被关注

这些状况也许令人烦恼,

但你绝不是最奇葩的那一个。

光明日报“青年说”曾发起一项网上调查,

2532名网友给出的结果是,

97%的参与者存至恐惧社交的现象。

社交恐惧或者焦虑,

是个强力的保护置。

让人在面对未知世界时更加小心谨慎。

同时,它也是个无形的车笼,

让心灵受困与受苦。

看上去,这是人与外在世界在较劲,

实际上,它源于内在自我认知的冲突。

如果你也想以“社交恐惧”为桥,

来认识自己,疏通心结,生长力量。

欢迎加入我们的

“内心力量成长营”

课程特色

这不是一次知识的灌输

而是一场向内探索的旅程

带领老师将如同导游那样

陪您一同领略

内在世界的浩瀚与襟锢

残酷与慈悲

您亦将有机会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学智慧中

吸取精神养份

并让这趟短短三个月的旅程

唤醒您内在的力量与宝藏

滋养您的一生

课程能给您带来什么

● 认识社恐症状背后的意义

● 认识内在世界的运行规律,与更大的力量联结

● 构建内在支持系统,减缓内在冲突

● 学会在社交恐惧发作时,进行自我心理急救

● 疏通心结,释放力量

● 训练在自我抱持下作自我呈现与分享

● 深入看见和理解自己

● 看见和理解身边重要他人

● 与同频的人相联接,相互看见和支持

课程内容安排

根据临床观察,社恐最强烈的年龄阶段,发生在14-30岁之间。

有些在读的学生,或者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青人,会因为社交恐惧,诱发抑郁,双相,焦虑和强迫症状,进而退学或在家躺平。

通常来说,这样的孩子,其家长或伴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或者社交焦虑倾向。针对渡过社群成员的特征,这个课程,我们不仅为孩子,也为其家人或伴侣而设计。这样,不仅可帮助孩子来认识和疏通自己,焠炼内在力量,同时也帮助家长或其伴侣去认识自己,了解该议题下人的真实处境。从而在家庭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合力,在心理层面一起健康生长。

课次

内容安排

受训者

旁听

时间

1

认识症状背后的意义

【训练】在自我抱持下讲故事

全体

全体

9.9

2

认识情绪的规律

【训练】善用内在三大法宝

孩子

家长

伴侣

9.16

3

社恐发作时的心理急救

【训练】心理急救的步骤

孩子

家长

伴侣

9.23

4

从系统的角度看人际冲突

【练习】正念聆听

家长

伴侣

孩子

9.30

5

关于“自我”的迷思

【练习】探询“我是谁”

孩子

家长

伴侣

10.7

6

恐惧的根源

【练习】恐惧中的自我关怀

孩子

家长

伴侣

10.14

7

精神散乱则忧虑丛生

【练习】聚神与安神

家长

伴侣

孩子

10.21

8

认识自己的情绪按钮

【练习】画出情绪按钮

孩子

家长

伴侣

10.28

9

增强身体感知力及承受力

【练习】身体耐受力训练

孩子

家长

伴侣

11.4

10

认识你的生命力

【练习】无为的力量

家长

伴侣

孩子

11.11

11

活出你的生命力

【练习】看见自己的禀赋

孩子

家长

伴侣

11.18

12

回归内在的力量和本源

【练习】联结内在的本源

全体

全体

11.25

每节课课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