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没有拼音?古代人到底是如何识字的?

2020-12-22 02:46:23 作者: 中国古代有没

  我国本来没有拼音字母,选用直音或反切的办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便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假如同音字都是生僻字,便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便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腔调相同。这两种注音办法,用起来都不便利。

  唐代守温文尚在剖析汉语声母韵母和腔调的基础上,拟定了描绘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惋惜他用汉字来表明这些声母和韵母,因而,没有进一步开展成拼音文字。

image.png

  明朝末年西方布道士来我国布道,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端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布道士利玛窦在北京出书了《西字奇观》,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 《西字奇观》这来源书已不简单找到,听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892年,福建人卢戆章通过10年尽力,写了一本《一望而知初阶》的书。这是第一套由我国人自己制定的汉语拼音计划。其时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腔调符号。但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并没有得到推行。

  鸦片战争今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抢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心,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建议。一批知识分子开端要求对汉字进行变革,乃至要废弃方块字,改用字母文字。变革呼声在“五四”时期到达高潮,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乃至一度宣布“汉字不灭,我国必亡”的呼吁。而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等人指出,汉字的烦难是教育不能遍及的原因,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image.png

  1906年春,“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于上海举行,由剑桥大学教授威妥玛收拾、布道士翟理斯修正之后的《威妥玛一翟理斯拼音方 案》(史称“威妥玛拼音法”)公之于世,使汉语拼音第一次在全世界规模内有了较为广泛的推行,但缺陷是很多音都拼禁绝。

  1913年2月25日北洋政府教育部“读音统会”在北平举行。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办法确认了"规范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选用汉字笔画式, 字母选自古代汉字。5年后这次会议确认的“规范国音”与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发布,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概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

  1928年,语言学家黎锦熙和赵元任创立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度》(简称“国罗”)。它虽然有四声的差异,但却辅以一套很杂乱的变读规律一般人很难把握。

  1931年身在苏联的瞿秋白与苏联汉学家合作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 ”),但由于没有标调,无法处理同音字问题,人们只能靠上下文描测字义,常常闱误解。

  拉丁化新文字的创制者"北拉派"和国语罗马字的创制者"国罗派"之间从前进行过剧烈的论争,但两派在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是共同的, 都是我国人自己创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计划中比较完善的两个计划,只是在单个枝节问题上有不合。

  1955年10月15日我国文字变革委员会和教育部在北京联合举行全国文字变革会议。被誉为我国“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提出汉语拼音计划三原则,即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

  1956年2月20日,《汉语拼音计划(草案)》出台,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同意了这一计划。

  《汉语拼音计划》发布今后,一般农人15到20个小时就能把握汉语拼音,使用汉语拼音识字,100个小时就能识字1500个。那时我国不管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商铺食堂,只需有汉字的当地,都被标上了汉语拼音,成为了人们日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