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鼻祖南朝谢灵运,为何官场频频失意?

2020-12-27 18:47:20 作者: 山水诗鼻祖南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一代巨人毛泽东非常喜爱他的诗,并对他自己有过深入研究和点评:“此人一辈子对立着。想做大官而不能,‘进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乐意。一辈子日子在这个对立之中。”

  巨人的话可谓一语中的,把谢灵运对立纠结的终身,剖析得非常透彻,也让人们更有爱好去探求一下这位山水诗开山祖师的异常人生。

image.png

  山水诗开山祖师南宋谢灵运

  谢灵运日子在东晋和南朝刘宋时代,是尖端门阀陈郡谢氏之后。祖父谢玄是东晋的车骑将军、淝水之战的前哨总指挥,被封为安康公;父亲是谢玄的长子谢王奂,很早就逝世了。谢灵运从小长得灵秀美丽,聪明好学,谢玄非常喜爱他。谢灵运长到八岁的时分,就遵循祖父的遗言,承继了安康公的爵位,所以世人都叫他“谢安康”。

  这样官高爵显的显赫世家身世,决议了谢灵运很难彻底脱节宦途的引诱,像陶渊明那样真实寄情于山水、归隐于田园。他外表孤僻平寂,心里却有一颗烦躁的心,总想有机会在朝廷中枢一展宏图大志。当一些散官、闲官、地方官,他是看不上的。

  谢灵运最早在朝廷当散骑常待,便是皇帝身边的参谋、出行时的跟班,尽管比较显贵,但没有实权。这对“自谓才干宜参官僚”的谢灵运来说,是不行承受的,心中充溢不甘和愤恨,常常发牢骚,对朝廷要员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很快,就被人赶出朝堂,到永嘉当了太守。

  谢灵运在永嘉把太守干成了旅行家,十天半月地出门游历,不睬政务,一幅不作为的怠政形象。比及文帝刘义隆即位,朝廷人事变动,谢灵运被召回朝廷做了秘书监,不久又升任侍中,宋文帝对他“日夕引见,赏遇甚厚”。谢灵运起先很快乐,趾高气扬想干一番大事。但日子一久,他就发现皇帝仅仅赏识他的诗词文章罢了,重要朝政根本不让他参加。谢灵运大为绝望,看到一些声名不如自己的人得到重用,心里愈加不平,常常称病不上朝,甚至不请假就私自外出玩耍,越来越不像话。宋文帝一看你这么爱玩,爽性让谢灵运回了老家会稽,一次让你玩个够!

  到了老家,谢灵运祖业丰盛,故人老友也多,整日里勾连在一起,放浪形骸,处处爬山野逛,还发明晰爬山利器“谢公屐”。爬山不过瘾,谢灵运一伙就开山挖湖,采伐林木,干了许多扰民的事,被地方官给告到了朝廷。谢灵运匆促赶回京城上了折子,替自己辩解。宋文帝哈哈一笑,对他没有治罪,但也不让他再回去了,让他干了临川内史。

  按理说,你见好就收吧,可谢灵运是个典型的公子哥脾性,依旧依然故我,一点点不加收敛,“在郡游放,不异永嘉”,成果又遭到当地有关部门的弹劾。朝廷派人去收押他,他居然把来人给抓了起来,并发兵造反,还写了一首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正人。”

image.png

  放浪形骸、为所欲为的谢灵运

  造反不说,还把皇帝比作暴君秦始皇,这简直是犯上作乱。好在宋文帝仁厚,又珍惜谢灵运的才调,抓到后没有杀他,将他放逐到了广州。公元433年,死性不改的谢灵运又联络人造反,被地方官告到朝廷。这次,宋文帝是深恶痛绝了,指令将他就地正法。10月,谢灵运在广州被当街斩首,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谢灵运在为人当官上比较失利,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把幽怨才思“泄为山水诗”(白居易语),在诗歌创作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许多名句,清新自然,饶有风趣,给人以美的享用。宋文帝曾有“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的慨叹,毛泽东也曾多次题写谢灵运诗中的名句赠送友朋。谢灵运也非常自傲,曾很狂放地说:“全国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全国才共分一斗”。

  作为我国山水诗派的开山开山祖师,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说:没有谢灵运创始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老练并空前绝后。他以为,就此一点,谢灵运也是“功莫大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