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的俸禄是怎样发的?下面小编为咱们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东汉初年规则:凡官吏俸禄,钱币与什物参半。至南朝梁时,官吏等级实施九品制,俸禄亦依此而推。北齐官吏等级亦行九品制,可是,俸禄不以粟计,而以帛计。隋朝俸禄又以粟计,一年分春、秋两次发给官吏,等级也更正规。唐继隋制,但也有不同,京外官吏俸禄比京官次等;于首要俸禄之外 ,据官吏等第给予俸食,用于雇佣保镳及庶仆人员,即:统称之“俸料钱”。
之后的我国官员,其俸禄底子连续了唐朝准则。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由于是困苦身世,将官员的薪酬定的十分低,所以,即使是一个三品大员,仍是会穷得响叮当,赚得的钱养底子不发家里人。明朝官员也经常会像咱们现代人相同“哭穷”,说自己的俸禄怎样怎样底,都支撑不了家庭的正常开支了等等。
其实,这也是一个实在的状况,乃至,连《明史》的编写者,他们都要站出来为明朝的官员说话,说:“古往今来没有哪个朝代的官员,薪酬会如此之低。”可是,这些跟咱们印象中的古代官员的形象却有些不相符。咱们回忆中的古代官员,应该是金衣玉食、穿金戴银的,怎样或许会穷得响叮当响。
那么,这些明朝官员的俸禄究竟是多少?
洪武年间,明太祖规则了官员们的薪酬标准:
正一品每个月发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每个月发俸米七十四石,正二品每个月发俸米六十一石,从二品每个月发俸米四十八石,正三品每个月发俸米三十五石,从三品每个月发俸米二十六石……除了发放粮食外,还会依照等级发放对应数量的纸币,可是,需求补偿的是,粮食才是他们的首要俸禄。
并且,这个规则一向连续到明朝消亡,都没有变过。假如,依照朱元璋拟定的这个薪酬标准,其实,明朝的俸禄并没有比前朝低。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官,每个月都能领到七石粮食,这满足一家的日子开支了。可是,这种状况并没有保持多久,到了永乐年间,朝廷就开端发不起粮食了。
尽管,纸面上的粮食没有改变,可是,官员实践拿到手的俸米却没有那么多,剩下的悉数被换算成了纸币发放。此外,官员还要拿些纸币去市场上换粮食,有时分还不必定能换得到。由于,这时分的纸币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只要粮食最牢靠,由于,它能够处理温饱。
那么,国家为什么会断粮呢?
这首要都是迁都所造成的。明朝的首都本来在南京,周围是鱼米之乡的江南,那里粮食满足,天然有满足的粮食去发放俸禄。可是,国都变成北京之后就不相同了,北方并不怎样出产粮食,只能经过大运河往那儿运。粮食经过长途运输,损耗很大,再加上,京城的人员许多,这么点粮食,只能牵强保持京城人的口粮,所以,底子就没有剩余的粮食发放到官员手里。
就这样,从明成祖开端,明朝的皇帝为了补偿俸米的亏欠,他们只能想其他方法。并且,在这一方面,明朝皇帝都走得是不寻常之路。永乐年间,朝廷用苏木、胡椒等香料作为官员的薪酬,发放到他们手里,以补偿俸米的亏欠。苏木和胡椒都是西域进贡的物资,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许多,可是,这些东西对其时的中原人来说,却没有什么用途。
香料不能吃,且不知道怎样用,官员们拿在手里只能干瞪眼,不知道怎样处理。
朝廷也是荒诞,居然把咱们都不必的香料作为薪酬给发了。后来,咱们都对立郑和下西洋,或许也是由于他们惧怕郑和又带回一堆没用的东西吧。
除了用香料替代俸米发放外,朝廷还运用纸币替代俸米发放,这种方法愈加害人。明朝的这种纸币价值降低十分凶猛,弘治年间,一千纸币只能交换三厘的银子。到了万历年间,数十万纸币也抵不上十文钱。这一时期,假如,你拿着这些纸币去商铺买东西必定会被轰出来,由于,老百姓底子不认可这种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