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说《徙戎论》可避免五胡乱华?

2021-01-01 13:15:54 作者: 西晋王朝存在

  今日小编就给咱们带来《徙戎论》讲了什么?期望能对咱们有所协助。

  咱们都知道,因为内部的“八王之乱”,西晋朝廷失去了对境内及周边的少量民族的操控,终究被匈奴人所灭。华夏“衣冠南渡”后,北方大地则沦入“五胡乱华”的比年混战乱局,华夏从此被战役和屠戮割裂近三百年。

  但大乱未起时,西晋王朝内部的有识之士曾多次提出对少量民族的管控问题,并拟定了处理计划,其间以公元299年江统的《徙戎论》最尖利、体系而又具可操作性。在下文,咱们先了解下其时的时代背景,再对这篇先见之言进行剖析。

image.png

  时代背景:被西晋统治者无视的少量民族问题

  公元265年末西晋王朝树立后,除了外敌东吴外,晋武帝司马炎还面对着一个敌人:境内的少量民族骚动。

  公元270年,因为河陇区域比年大旱,政府镇抚不力,河西鲜卑族在秃发树机能的带领下起兵抵挡,叛军气势愈演愈烈,不久后攻陷凉州;

  公元271年头,依靠于华夏的匈奴右贤王刘猛叛逃并攻击并州,北方的大批胡人一起起兵,乃至与秃发树技术联合抗衡朝廷戎行,直到第二年,晋王朝才将这股力气打压;

  公元272年,益州的白马胡人作乱,这以后被王濬平定。

  直至公元279年末,依托马隆出奇兵,西晋才完全平定了西北鲜卑之乱。第二年,司马炎趁热打铁灭掉东吴,三国成为了前史。在这一朝野空前团结之际,侍御史郭钦主张携平吴之余威,将依靠于境内的羌、胡(首要指匈奴)、鲜卑、氐等“戎狄”迁回故地,以防往后华夏有变时,这些外族趁机起事。但此刻正志足意满、风景无限的司马炎“好了伤痕忘了疼”,拒绝了此提议。

image.png

  但是旧的危险没有厘清、新的不安靖因素再度参加:第二年,辽西鲜卑慕容氏开端寇边,在东夷校尉何龛的打压下,公元289年,其领袖慕容廆请降,被封为鲜卑都督,东北方向的鲜卑族也被纳入了西晋王朝旗下。同年末,司马炎还录用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后者虽为匈奴人,但接受了杰出的汉文化教育,他在北地“轻财好施、倾慕接物”,不只将各股匈奴人团结在自己麾下,乃至连幽、冀的汉人名家大儒也前往依靠。(鲜卑都督、匈奴都尉,都是西晋“以夷制夷”的官职)

  公元290年,极意声色犬马而患病的晋武帝司马炎驾崩,留下了糊涂的接班人、无耻的儿媳妇、拥兵窥权的藩王、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朝野,当然还有跃跃欲试的内附少量民族。

  第二年,在皇后贾南风的离间下,淮南王司马亮诛杀辅政大臣杨俊;没过几个月,他自己也被弟弟楚王司马玮所杀;但后者随即又被贾南风除去,凑名昭著的“八王之乱”大戏正式拉开了大幕。与此一起,之前暂时停息的少量民族问题再度浮出水面。

image.png

  公元294年,匈奴人郝散造反,被当地官兵所杀;公元296年夏,郝散之弟郝度元再度起兵;关中区域的氐、羌一起起事,氐族领袖齐万年乃至自立为帝;12月,另一支氐人杨氏在仇池自封右贤王。一起,因为比年灾祸,很多饥民涌入益州,巴氏氐人李特顺势大举收买人心,雄心壮志的目的树立一番功业。

  而担任讨乱的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彤毫无作为,乱兵愈演愈烈。直到299年头,朝廷撤回藩王、换上孟观,才总算讨灭齐万年一党。正是此刻,太子洗马(辅佐太子的官员)江统递交了《徙戎论》,鉴于“戎、狄乱华,宜早绝其源”,他主张尽早处理少量民族问题。尽管其提出的应对方法与郭钦共同,但他初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体系论述,故而极具前史价值。

image.png

  针砭时弊的《徙戎论》:怎么有用防止更大骚动的产生

  夫夷、蛮、戎、狄,地在要荒,......其性气贪婪,桀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当其强也,以汉之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及其弱也,以元、成之微而单于入朝。此其已然之效也。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