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室爵位分几等?各朝各代的宗室封爵制度介绍!

2021-01-04 19:52:48 作者: 清朝宗室爵位

  今日小编为我们带来了一篇关于各朝代宗室封爵的文章,欢迎阅览哦~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帝王赐予宗室、官员或有功人员、智慧之士的位置和待遇。爵位,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因而爵位是与封建准则密切相关的。因为爵位分为宗室爵和非宗室爵,且历朝历代皆不相同,因而作个简略的介绍。

image.png

  宗室封爵

  西周时一般分为诸侯、大夫、士三级,诸侯、大夫一起又是官称。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邑,封地的收入即其俸禄。战国时宗室爵多称“君”,如信陵君、平原君,但封君不限于宗室,君也不是官称,受封者只是在封地收取租税认为俸禄,行政长官由君主另行遴派。

  汉朝宗室封爵,分王(也称诸侯王)、侯(县侯、乡侯、亭侯)两等。诸侯王先有行政权,后被收归朝廷。三国魏至南北朝,宗室封爵大体分为王、公(县公、乡公)、侯(县侯、乡侯、亭侯)、伯、子、男六等。南朝今后,王有亲王、嗣王、蕃王之别。

image.png

  隋朝宗室封爵,为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唐朝宗室爵,王有亲王与郡王、嗣王之差,公又国公、郡公之别。皇兄弟、皇子,封国为亲王;皇太子之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

  宋朝宗室爵分六等,为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但爵不世袭,恩不旁推,与汉唐大不相同。辽分国王、郡王、国公三等,一字王唯皇子得封。金亦为国王、郡王、公三等。元朝封王,有一字王、二字王之别,又有同姓无爵邑而称王者,谓之宗王。

image.png

  明朝宗室分封,有亲王、郡王、镇国公、辅国公、奉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都按嫡长子秉承、诸子低一等的方法沿袭下去。

  清代宗室封爵十四等: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间,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各有一、二、三等之分。

  非宗室王爵

  西周以来的宗室封爵,首要依据宗法联系确认,但自春秋开端,为冲击公族实力,奖励耕战和招引人才,在一些国家呈现新的爵位准则。爵号有君、侯、卿、大夫、执圭等,授爵目标有宗室、官员、将领等。以军功授爵的,多限于武官,如楚国的执圭。

image.png

  遍及实施军功爵,则是在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其时实施的是二十等军功爵,以次为:公士、上造、簪枭、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汉代沿袭秦的二十等军功爵,略有不同的是,秦从五大夫起有食邑,汉改以公大夫起有食邑。公大夫以下为民爵,依等给必定数量的土地和园宅。汉武帝又别置武功爵十一级:造士、闲舆卫、良士、元戍士、官首、乘铎、千夫、乐卿、执戎、政戾庶长、军卫。授武功爵者能够当官,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

  隋唐及唐宗室爵九等中,异姓爵最高可至郡王。早在北周时,为奖励有战功的将士,又呈现了勋官之号,并渐及朝官。唐朝构成定制,共十二转,转多为贵,自十二转至一转依次为: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骑校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

image.png

  宋朝爵、勋大体沿唐制,又别有赐予功臣的荣誉性称谓,如推忠、亮节等等。辽除皇子封一字王外,国王、郡王、国公皆可封功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