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统历中,开端有了气朔、闰法、交食与五星周期等内容。它将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在135个朔望月中设23个食季。这些很可能便是太初历的内容。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太初历被废止,推出了由贾逵、李梵、编訢等人编制的四分历。所以命名为四分历,是由于岁实、朔策这两个最根本的常数与战国时期的四分历完全一致。
整个两汉时期的历法,成果最高的是东汉末年刘洪编制的乾象历。乾象历初成于东汉灵帝光和年间(公元178?83),终定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但这部历法在东汉时没有能被选用,直到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才被正式公布运用。
在古代我国的历法史上,乾象历被以为是一部具有划年代含义的历法。这种划年代的含义,首要体现在:
乾象历是我国地理学史上榜首部具有月行迟疾(即月球运动不均匀性)内容的历法;
乾象历榜首次清晰提出了交点月的概念(即月亮从白道与黄道的一个交点运转一周后回到原交点所需的时刻),并给出了一个适当准确的数值27.55336(现代准确值为27.55455);
乾象历缩小了回归年的斗分值,行将一年365□日的值提升为365.246179日,更趋准确;
乾象历提出了食限的概念,使对日食发生率的判别更为准确;
乾象历还发明了月行三道术、更为准确的五星推算法……
至此,就可以知道乾象历何故被称为具有划年代含义的历法了!
太初历诞生的那一刻起,宣告了我国地理学史上的一件至为要害的要事:古代我国历法系统就此构成了!
众所周知,古代我国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转定年,以月亮的运转定月,为了使年、月两者的日期相合,用设置闰月的方法来处理。但这实践上并不是古代我国历法独有的特色,由于世界上的历法大多是阴阳合历。
也有的人以为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我国历法的特色,这的确有必定的道理。二十四节气的确是古代我国的共同发明,它源起于上古年代,终究完结于汉初。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分得更细的阳历月,由于阴历月对农业生产的当令性晦气,所以就有了二十四节气。但二十四节气仅仅历法的详细内容,不能算是历法的系统特色。
那么,古代我国国家历法系统的特色是什么呢?假如您能看一下那些正史上所载的历法,很快会发现:不是专业人员就肯定看不懂。本来,古代我国的国家历法,实践上都是地理历而不是一般的民用历。
在这些历法中,有的是一系列的地理学专用数据。假如您是一位熟行人员,就能看出这些数据的价值怎么,并且能运用这些数据计算出所需的答案。如,您想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日食吗?那就只能依据历法供给的有关数据,还要懂得有关的计算方法与公式,如此一般,才干计算出成果来。而假如您不是熟行人员,也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这便是古代我国国家历法系统的特色。
而这种系统在太初历面世时就已开端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