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苏辙作为亲兄弟,又都文采斐然,有许多附近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乃至是相反之处。下面来一同看看他们的不同之处有哪些。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性情
苏轼的性情豪放不羁,崭露头角;苏辙却冲和恬淡,深思远虑。
这种差异,在他们少年时代已体现得很显着。
苏轼喜爱游山玩水,如果有山可登,有水可涉,子瞻未尝不拎其衣襟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欣然移日。苏辙对此也有爱好,常常从之游,可是没有到苏轼那个程度,所以苏轼常常是翩然独往。这种性情,对他们今后的政治生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辙的政治建议常常比苏轼还尖利剧烈,但他遭受政敌的虐待却比苏轼轻得多。据《宋史》本传载,王安石以苏辙寡言鲜语,素有敬心。
不管被贬何处,苏轼都要与朋友来往,来往信件,因而轶事多多。
苏辙自汝南回来颍昌后的十年中,除见过极个别的亲朋外,简直谢绝了全部往还,连大门也很少出。他说:“世界非不宽,闭门自为阻。心知尘外恶,且忍闲居苦。”(《见儿侄唱酬次韵》)“经年客不至,不冠仍不衣”(《杜门》)。“闭门颍昌市,不识颍昌人”(《闭门》)。
他的“与世隔绝”,彻底是为时局所迫,彻底是为了避祸。
苏辙自三十岁最终一次脱离故土今后,再也没有机会返蜀。他们兄弟原本一向怀念故土,但自岭南北归,任便寓居时,苏辙直归颍昌,苏轼则在颍昌、常州之间优柔寡断,但二人都不敢回蜀寓居。因为他们若回故土,必定给政敌以口实,对自己愈加晦气。
宦途
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苏辙比苏轼更不实现志愿。
苏辙应制科试,因出言“不逊”,被抑入四等。苏轼初从政,便是凤翔签判,苏辙仅被命为商州军事推官,且未到差,起点就比苏轼低得多。
在熙宁年间,苏轼历任密、徐、湖三州当地长官,苏辙却一向担任幕僚,贬官筠州曾经,才做到南京签书判官。
但在元祐年间,苏辙很快从小小县令跃居副相,苏轼却遭到新、旧两党的夹攻,不安于朝,奔波于当地和朝廷之间。
政绩
苏轼终身八典名郡(密、徐、湖、登、杭、颍、扬、定),当地政绩较为明显。
苏辙仅元祐末由门下侍郎出知汝州,但为时甚短。其前还作过半年的绩溪令,又在患病。因而,他的当地政绩几无可言。苏辙终身政绩,首要体现在元祐年间在朝廷任职期间。苏辙的政治才干,也只在元祐年间才得到比较充沛的发挥。
因为苏辙晚年有十余年的空闲致力于著作,因而他的学术著作比苏轼还多。
苏轼有《易传》9卷(实为三苏合著)、《书传》13卷(今本20卷)、《论语说》5卷,共27卷。
苏辙有《诗集传》20卷、《春秋集解》12卷、《老子解》2卷、《古史》60卷,共94卷,收入文集的《孟子解》、《论语拾遗》、《历代论》等还未核算在内。
如果说苏辙在年齿、爵位、学术成果方面超过了苏轼,那么在文学艺术范畴却比苏轼略逊一筹。苏轼是通才,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范畴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苏辙是偏才,他的成果首要在诗篇、散文方面。
晚年
苏轼晚年首要在海南度过,后来北归客死常州,因而无暇收拾旧作,也无暇组织后代后世,更谈不上安度晚年。
苏辙则不同,他的晚年安静而吉祥。在颍昌,他与三个儿子忙于运营住所。苏辙后代成群,家有全家,不止是他自己的后代,并且还包含了苏轼的后代。
文学
一般人都认为,苏轼的文学成果远远高于苏辙,其实关于苏氏兄弟诗文的好坏,向来有不同观点。
苏轼说:“子由诗过吾远甚。”(《记子由诗》)又说:“子由之文实胜仆,而尘俗不知,乃认为不如。其为人深不肯人知之,其文如其人,故浩瀚恬淡,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答张文潜书》)这并不是自谦之词,而是苏轼的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