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饮雄黄酒?饮雄黄酒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2020-12-17 00:00:50 作者: 端午节为什么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区域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参加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image.png

  雄黄酒有灭菌驱虫解五毒的成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能够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纪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脑门、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古诗云:“唯有儿时不行忘,持艾簪蒲脑门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脑门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能够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标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有必要慎用。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园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繁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能够药晕蛟龙,维护屈原。

  一瞬间,水面果然浮起一条蛟龙。所以,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认为这样便能够使孩子们免受虫蛇损伤。听说这便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当地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气。

image.png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脑门、手、足等处,期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损伤。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间说:“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脑门上画一个王字,这是许多当地都有的。”

  杭谚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晾干,拌上少量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能够驱妖避邪,构成端午节饮雄黄酒习俗。一起,还要以雄黄酒涂改儿童脸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子壁角阴暗处,或储藏起来,乎日遇有虫咬红肿,能够涂改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中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期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image.png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酷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生。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时间同各种病魔奋斗进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带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要说香包先说雄黄和雄黄酒。雄黄许多当地都盛产,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进程顶用雄黄变成雄黄酒,《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

  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旧时建宁简直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性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脸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参加艾叶、熏草等质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带。

  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到达祛病强身之成效。况雄黄、艾叶、熏草都蒸发一种奇特的香味,而蛇虫闻之远遁,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新神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