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金城有很多的古老传统,历经千年流传现在,本地人知道的都很少

2020-09-29 23:23:53 作者: 古金城有很多

因为秘藏在宫廷,民间难得,所以又称“淳化秘阁法帖”。 明太祖朱元璋封第14子朱模为肃庄王后,赐给朱模一部宋本《淳化阁贴》拓贴,朱模视为珍宝,秘藏库内。明万历年间,肃宪王绅尧感其珍贵,清温如玉、张应召用线条勾出笔画的周边,在兰州摹刻上石,至世子识鋐踵成,先后历时7年,共用铜磐石144块。

贴石刻成后,藏在肃王府东书园遵训阁内,这就是肃本《淳化阁贴》的来历。 肃本《淳化阁贴》共分11卷。第1卷为历代帝王法帖,自汉章帝起,到唐高宗止,共收进了19家帝王的作品。第2卷至第4卷为历代名臣法帖,始自东汉,终于唐朝,共收入了67家的作品。第5卷为诸家古法贴,其中有不少是伪品。第6卷至第8卷为王羲之的作品。

第9卷和第10卷为王献之的作品。全贴卷帙浩瀚,集初唐以前历代名家篆、隶、草、行、楷各体书法之大成,堪称我国书法遗产的瑰宝。 现存肃本《淳化阁贴》初拓本,笔力遒劲,纸好墨匀,清新悦目,传拓甚广。清顺治三年,陕西费甲铸曾按肃本初拓本摹刻一部,置于西安碑林,人称“陕西本”。江苏溧阳县文化馆现藏的一部《淳化阁贴》刻石,也是按肃本初拓本翻刻的。此外,南京也有肃本翻刻本。所以肃本《淳化阁贴》是诸多版本中世人推崇的佼佼者。

清代倪苏门《古今书论》评价说:“《淳化阁贴》在明朝,惟陕西肃王府翻刻石最妙,谓之肃本。”陈奕禧在《皋兰随笔》中也说:肃本淳化阁贴?“初拓用太史纸,程君房墨,人间难得。拓工间有私购出者,值五十千。”其珍贵和价值于此可见一斑。 肃本《淳化阁贴》从摹刻迄今,已逾300余载,经历了许多磨难。明末,李自成部攻兰州时,曾使阁贴刻石受到严重损坏。

清顺治年间,经洮岷道陈卓请人补刻残阙,复成完壁。但“神气已亡”,较初刻相差甚远。康熙年间,陕西提督王辅臣发动兵变,其部下曾将贴石作为马槽。兵变平息后,有关方面将贴石移置于府学,后又存放在总督署的节园。光绪末年,翰林刘尔忻将贴石迁至兰州文庙,砌壁分嵌在尊经阁内,并补刻木版《释文》40块。

抗日战争期间,又将贴石藏入丰黎义仓地窑。战后,得到甘肃教育家赵元贞的长期保护,直到1966年,才交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现存贴石141块(系补刻后的数目),其中残破20余块,多为清初和民国期间裂损的。

甘肃人民出版社根据现存拓本,从中精选了由汉至唐44家的书法作品,编成《淳化阁贴选》,成为书法爱好者的钟爱之物独具特色的民俗兰州民俗丰富多彩,其中嫁娶、寿诞、贺寿、修建、乔迁、禁忌、元霄节、端午节、打春牛等风俗最为有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嫁娶 嫁娶,包括订婚、下彩、结婚等内容。 订婚。旧时订婚讲究门当户对。

男女双方不见面,全凭媒U之言,父母之命。一般男方托媒人寻访合适的女子,问其生辰八字,若与男方合婚,提单瓶酒去女家说亲。女家若同意,将酒瓶打开喝酒。如果不同意,不开瓶口并将酒瓶退回。有的地方,女家若同意便招待一顿长面,否则,就是不同意。 一旦同意联姻,就选吉日订婚。订婚时媒人领求婚者,带上成双的衣服或布料、点心、连瓶酒(双瓶酒捆在一起)去女方家。女方家请来挚亲盛情招待,喝完连瓶酒就算订了婚。

男方回去时,女方家在空酒瓶中盛满粮食让男方带回去。如今,逐渐演变为由介绍人“引线搭桥”,男女双方见面,互相了解,情投意合后,约定日期举行订婚仪式。俗称“提提合”或“下订礼”。 下彩。订婚后,男方逢年过节和平时都可去女家。每去一次,必带一份薄礼。在结婚前一年或几个月要下彩礼,俗叫“下酒”。男方备好衣物、礼钱、酒肉等,请介绍人同去女方家,女方设席款待,规模要比订婚时丰盛。 彩礼钱根据双方家境而定。50年代一般为80~240元之间。70年代在400~1000元之间,如今上升到5000~800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