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战李自成八万大军不敌三万清军?想知道真相吗,我们往下读

2020-09-30 11:17:07 作者: 潼关之战李自

李自成从一个明末地方小官员,最终走向了明朝的对立面,投入农民军的麾下,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之一。到了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军与清军和吴三桂的明军大战于山海关一带,最终寡不敌众,兵败之后逃到了陕西潼关一带,因为那是他的老根据地。而此时,清朝军队已经攻入了北京城,急着剿灭剩余的李自成残部,在清军的眼中,大明王朝名存实亡,已经不是他们的首要敌人。

此时的李自成部队才是他们的首要敌人,因此清军在讨论之后,决定先调转矛头攻打李自成军队,暂时放弃了进攻南明政权的计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一场大战已经悄然孕育着,与此同时,李自成也急忙扩军备战,在短暂休整之后,又重新组织了八万大军,意图与大清军队展开决战。

鉴于山海关的惨败,李自成深知清军骑兵的厉害,对于驻守北京城这件事,他有心无力,所以最终决定先暂时放弃北京城,进行战略大撤退。这样一来,撤军之后的去向就成了一个问题,摆在李自成的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是撤回刚刚打下不久的山西河北地区,但是这个地方他经营不久,根基不稳,所以放弃了。其次便是他的老根据地陕西了。

事实证明。李自成虽然身为一节草莽,但是眼光还是很独特的,在李自成推出河北山西之后,当地的前明官员就迅速向清军投降了。但也在这时候,李自成有了一个绝好的进攻清军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什么呢?在从李自成手中夺下北京城之后,清军内部围绕继续南下还是坚守经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人数财力数量庞大的清贵族不同意部队继续南下,而是以北京城为根据地经营,以此为根据地寻找新的合适机会再南下,那么支持南下的又是哪些人呢?这其中以前明的官员为主,他们极力主张南下,当然支持南下的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那便是清军的最高统帅,多尔衮。在多尔衮的一再坚持之下,清军最后决定继续南下。

在派出多铎率领一部分进攻南明政权以外,多尔衮又派阿济格为主将,率领大部分精锐进攻李自成。原本李自成是乘着清军内部意见不统一的时候,突然发兵攻击清军的,但是就在此时,李自成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最后导致了农民军的惨败。

李自成兵分两路。一面进攻河南西部地区,以此吸引多尔衮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原本打算南下的多铎只好配合阿济格进攻李自成。就这样,南明政权得以喘息,但是真是应了那句话,天要亡谁,谁都逃不掉。南明证券原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反败为胜,他们却在此时贪图享受,乐不思蜀。

在清军多铎和阿济格的夹击之下,李自成迫于压力,最终带着三无多人来到了潼关,打算驻守坚战,此时加上之前的潼关守军五万多人,李自成驻守潼关的总兵力就达到了八万多人,而清军只不过三万人。那么为何最终李自成还是惨败呢?

李自成也尝试过出城突围的战术,但是在清军的密集弓箭攻击之下,李自成几次突围都没成功,也在此时,李自成丧失了信心。于是决定死守潼关,等待南明对多尔衮的夹击,但是南明方面始终没有音讯,最后清军发动重火力大炮,一举攻下潼关城,李自成也兵败继续南下,期待有机会再战,但是清军怎么会给他喘息的机会呢?

参考文献:《中国历史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