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只献了1计,打了1场大败仗,却改变了司马懿和诸葛亮一生

2020-09-30 15:20:39 作者: 他一生只献了

元末清初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开篇就把天下大势讲得透彻清楚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中国历史,其精彩纷呈的故事,各路豪雄的诞生莫过于在这分合之间。“乱世出英雄”,这也是自古留下来的定律,每当看到史书文字的记载,人们便会浮想联翩,仿佛昔日的英雄们也跃然纸上。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人物的盛名流传下来,让百姓们耳熟能详,同样也有更多的配角沉陷进时间的江河之中。但是这些配角也同样在改变了战局的几次战役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马谡就是其中一位。关于马谡,人们还是会首先将他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就是因为《三国演义》中一句著名的话——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为何要这么做,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208年,27岁的诸葛亮因感动于刘备的“三顾茅庐”而决定出山,既然决定出山,那还是要带带自己的好朋友马谡的。在刘备面前,诸葛亮对马谡很是推崇,但是刘备却认为马谡只会夸夸其谈,不堪重用。无奈,一把手不喜欢,马谡就只能当个无名小卒了。

马谡出生于190年,自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喜欢与人谈论用兵之事,在当地也渐渐有了名望,就连诸葛亮都听过他的名声,与其交结成为好友。然而马谡在荆州随着诸葛亮给刘备干活,得不到赏识,一直郁郁不得志。

刘备对马谡也心怀芥蒂,223年,刘备临终前还不忘告诫诸葛亮,马谡这人言过其实,千万不能重用。马谡是否真有才华,我们也没有办法去确认。但是,诸葛亮和马谡商讨计策时,每每都赞叹不已,倒是真的。

225年,诸葛亮和马谡商讨对付南夷的办法,最后决定使用马谡的“攻心为上”的计策。因为南夷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打,重点是要声势浩大,以及足够的军功,让诸葛亮在军中取得足够的威望。果然此计一箭双雕,不仅大胜,而且还收服了一名猛将孟获。诸葛亮的声望提高,自然也不会忘了提拔马谡。

没有了刘备的压制,马谡自然觉得自己将来得以大展拳脚,实战自己的雄心抱负了。再加上诸葛亮对他的器重,马谡更是得意。要知道,诸葛亮一生谨慎,他知道自己以前只是刘备的军师,真正的战场作战还是靠的刘备自己。所以,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军队磨合。

但是,诸葛亮会谦虚谨慎,马谡却不会。228年,蜀军和魏军互相争夺战略要地街亭。在诸葛亮的山河社稷图中,街亭是最为关键的一处要地,几乎可以说,谁得到了街亭,谁就能取下江山。诸葛亮为此煞费苦心,定下行兵计策,就只差领兵的大将了。

这一次,马谡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要求统领军队,毕竟按照计划取下街亭势在必得,也就没有人再出来与马谡相争。诸葛亮再三权衡,最终决定给马谡这个机会。这将是马谡的第一次率兵出击,取下街亭,也能让马谡的声望迅速拔高。

让从未兵打仗的马谡去夺取街亭,实在是诸葛亮走的险棋,诸葛亮自己都没想过就这一招险棋,蜀军从此失去了大势。马谡领军出击后不仅没有按诸葛亮原来谋定的计划进行,还嘲讽另一名苦苦相劝的大将王平:“怎么唠唠叨叨,害怕得像个女人一样”。

缺乏真实带兵经验的马谡不听劝阻,还心生一计:“将军队驻扎在高山之上,利用高地优势攻打魏军。”结果就是这突来的一计,断送了他的性命。魏国大将张颌切断了蜀军的水源,围困了蜀军,蜀军大败,元气大伤。《三国演义》中是说马谡回来请罪,诸葛亮挥泪赐死。但在其他史书中记载的都是,马谡败军逃跑,被王平抓回,最后死于狱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