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是她上升的阶梯——武则天的爱情与抱负

2020-09-21 20:04:42 作者: 美貌是她上升

但是要把王皇后废掉也并不容易。因为朝中执掌实权的一班老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他们遵守贞观遗规,反对废掉王皇后。特别是宰相长孙无忌的态度更不容忽视。因为他既是高宗的舅舅,又借着他的帮助,高宗才得以立为太子和当上皇帝。长孙无忌一派代表名门望族的势力。但是朝中以许敬宗、李义府为代表的另一派普通家族出身的官僚,都在暗中拥护立武则天为皇后。两派明争暗斗,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武则天取胜。655年,高宗下诏废了王皇后,把她和萧淑妃一起贬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不久,武则天4岁的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武则天立住脚了。

六、武则天成为一代女帝,改国号为周。

唐高宗性格昏懦,缺乏主见。他临朝时,对臣下的奏事不会作判断,往往要宰相提了意见后才能拿定主意。因此在武则天当皇后前,朝廷的实权操纵在长孙无忌为首的贞观老臣手中。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她开始垂帘听政,参预朝政,史称“二圣”。660年,高宗身患疾病,朝中政事全,由武则天一人去处理。

武则天是有野心的她不但参预朝政,而且多方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越来越大,渐渐的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这引起了高宗的不满,也激起了一班守旧的朝廷大臣的反对。在这场宫廷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太子李弘和皇子李贤都站在父亲一边,反对武则天执政。武则天看出,高宗已是个不中用的人了,妨碍自己前进的最危险的人物是太子李弘。于是她用毒酒把亲生儿子李弘毒死,接着立她的二儿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自小聪明,并且很有学问。他也同情父亲,疏远母亲。他被立为太子后,就召集学者开始注释范晔的《后汉书》,借古喻今,反对母后、外臣执政。武则天不容任何人阻挡自己的事业,于是她又借故把李贤贬为庶人,放逐到巴州,再立她的第三个儿子李显为太子。同时,对与她作对的人,武则天采取各种措施予以打击。她删逐褚遂良,逼迫长孙无忌自缢身亡,解除长孙无忌一派的官员20余人官职。

能否知人善用,是判断人君贤愚的一个重要标准。唐太宗能知人、用人,能纳谏、择善而从,被誉为“明君”。武则天尽管有重用酷吏,大搞裙带关系的一面,但在选拔人才、纳谏容人方面也多少有一点唐太宗的风度。

有个叫朱敬则的,官至右补阙,其职责是专门向皇帝进谏。他看到武则天把专门为她和男宠寻欢作乐服务的“控鹤监”扩建为“奉宸府”,加选美男宠。他对此十分不满,就向武则天进谏。大意是说,陛下的男宠已有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好几个人,该是够的了。最近听说又在补充人员,使一班无耻的小人竟然相挤进来,这就不妥了。武则天听了不但没有恼恨,反而予以奖励。又有一次,朱敬则向女皇进谏,劝她及时改变法度,广布恩德,铲除诬告制度,罢黜酷吏,以安定民心。武则天又接受了他的意见,不久还把他提升为宰相。

有个叫骆宾王的文人,他代徐敬业写《讨武氏檄》,劈头就说:“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把她痛骂一顿。武则天看了后十分赞赏他的文才,说不用此人就是宰相的过失。狄仁杰不怕权势,以法断狱,进谏劝阻武则天的奢侈浪费,又向她推荐了许多人才,颇受武则天的尊重。

《资治通鉴》说,武则天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用之”。

这个评语还是比较公道的。她前后重用的主要宰相有李昭德魏元忠、狄仁杰、张柬之等。他们都是一时的能人,用这些人治理国家,并对成群的龌龊的小人有所控制,因此造成了半个世纪的安定的政治局面,这对百姓也是有好处的。

结束语

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古代家族宗法社会中,武则天要把皇位传给武氏家族,这是十分困难的。当时大小朝臣多半认为,国家是李姓的。因此,武则天到了晚年就过得十分寂寞,一些文武大臣都围着她的儿子李显转了。公元705年,狄仁杰、张柬之乘机联络武将李多祚率兵入宫斩了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武则天眼看自己的男宠被斩,一批忠臣变心,心情郁闷,病情加重。就在这一年,她去世了,终年82岁。她的三儿子李显恢复唐国号,是为唐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