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唐书·太宗记》中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是源于古人对“月”的崇拜,普及于汉代,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盛行于宋朝以后。
北宋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2008年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总的来说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