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有没有担任过大唐的宰相?

2020-09-25 23:18:05 作者: 魏征有没有担

#华山论剑英雄汇#

每个朝代官品制是不同的,真正在行使宰相职权的部门,在每个朝代每个皇帝时期也不一样。

比如西汉时期的宦官石显,在汉宣帝时任中书仆射,汉元帝亲政后,“以其久典枢机,中人无外党,遂委以朝政,事无大小,俱为所决”。而韦玄和匡衡为相期间皆畏惧石显,因此政出中书省,宰相则形同虚设。再以民国为例,蒋介石退野之后,又复出当了委员长,总统也就成了虚 位。

唐朝的官品制大致是这样的: 太师、太傅、太保,是“三公”正一品,不掌实权。正二品,尚书令(一人),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掌管三省。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正三品,六部尚书(各一人),门下侍郎(二人),中书侍郎,御史大夫(各二人),各管六部。从史书上看唐朝一般是正二品、从二品的官员在行使宰相的职权。

从唐朝名相来说,房玄龄和杜如晦是大唐名相的开端,但他俩主要的功绩,是协助李世民征战四方,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的首席谋士,然后是成就“贞观之治 ”添砖加瓦的良臣,这也是“房谋杜断”的由来。当然还有长孙无忌,他是太宗时期的第一任宰相。不过,长孙无忌过多的参与到宫廷斗争,因此,他的行为对于大唐政权的稳定发展来说,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所以后世对他的历史评价亦远不如房杜二人。

而贞观之治时期,房杜二人在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方面,为盛唐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房杜二人是大唐良政的开始。旧唐书评价房玄龄曰:“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他俩越是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越是心有岌岌之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房杜二人皆饱学远见之士 ,所以他们深知‘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道理,自然也会旁生出范蠡文种之忧。这种忧虑表现在执政方面,就不免存在有些顾虑重重,唯上视听,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因此,唐太宗见他们这般唯诺之态,也时常有心生不满之处。

再说说魏征担任过的官品职位:光禄大夫、太子太师,郑国公 ,是正一品。侍中,掌管门下省,参与政事,行使宰相职权,是正二品。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协助尚书省,副宰相职能,是正四品。

如上所述,魏征曾执掌过门下省,又协助过尚书省,因此他是正儿八经的宰相。再说唐朝实行的是”群相制“,也就是说并不是哪个省的尚书令,中书令,或者侍中就是正宰相,而是说他们在名义上都是宰相。只不过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时期,不同应对,皇帝才会选择倚重哪个省。因此,哪个省的长官就能行使宰相的职权。

我比较欣赏宋朝范仲淹的名言:“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的价值观。

纵观而论,房谋杜断为唐太宗谋取天下堪称功盖当世,但是在国家治理方面,他们对自己设身远害的顾虑过多。因此相形而下,魏征即是名相,也是名医。他不畏刀俎,犯颜直谏,为初唐形成强大的纠错机制,为盛唐树立政治伦理的典范而论,这种价值观,足以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