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二,雄据九州,为何不能统一天下?

2020-09-28 08:51:09 作者: 三国时的曹魏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并不是实力强就一定能胜,比如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都是实力弱的一方击败了实力强的一方,战争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实力,实力只是一个方面。

魏国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做到了天下三分有其二,凭借的是正确的战略、合理的用人、时势的潮流。曹操没能统一天下,只是因为在赤壁之战中轻敌自满,导致统一天下的大业,就此失去。

很多机会失去了,就不再重来,虽然曹操领导的势力在当时的天下,算是最大的势力,无论是以人口来计,还是以土地面积来计,曹操都是最大的,但是统一天下所需要的时势,曹操显然没有。

什么是时势?简单地说,就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刘邦以一介布衣之身,仅仅用了七年就统一天下,除了刘邦个人能力与领导能力超强外,时势的发展,民心的向往,都让刘邦用最短的时间,统一了天下。

东汉末年的社会,是士族门阀大行其道的社会,地方上的士族门阀垄断了做官的途径、社会的舆论、地方上的财富以及众多的人口,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简单地说,谁取得了他们的支持,谁就能统一天下。

所以你看袁绍能力比不上曹操,却发展得如此之快,就是因为得到了士族门阀的支持,才会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中,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

曹操本身的势力是以家乡谯沛地区的曹氏与夏侯氏为主组建的武将集团,和以兖州、颖川等地士族精英组成的文官集团,曹操在打拼天下的过程中,两大集团互相配合,直到曹操拿下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

但士族精英们支持曹操是要讲回报的,希望曹操能回报他们政治利益,可现实却是曹操推出了唯才是举,以不论出身,只看才能来选拔人才,同时曹操不断敲打士族门阀,比如杀边让、孔融、杨修等士族精英人物。

曹操这么做就是因为看出了士族门阀势力的强大,如果曹操不敲打,这些势力隐藏在曹操建立的政权之下,尽早会夺取曹操的江山,曹操这么做是迫于无奈,如果打压,会失去士族的支持,不打压,士族尽早会取代你。

表面上看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因为在赤壁之战中骄傲自满,轻敌冒进,而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内部的政治斗争太过激烈,就是士族集团与曹操本部的军阀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

正因为曹操自身内部的政治斗争过于激烈,所以曹操不能长时间离开政治中枢太久,所以你看赤壁之战也好,汉中之战也罢,曹操都没有长时间将战争进行下去的意愿,就连大好的时机,在拿下汉中张鲁后,本可以乘胜进军攻下益州的,曹操都放弃了,还说出了那句名言:

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一生锐意进取的曹操,变成了诸葛试的胆小谨慎,不得不叹望世事无常,曹操除了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还有挟制皇帝的双刃性,挟制皇帝在打天下的过程有着政治正确的名声,但到了纂位过程时,就是很大的障碍了。

曹操终身没有纂位,也没有能力统一天下,并非东吴的长江险要,也并非蜀汉的蜀道难行,如果曹操内部是铁板一块,或者没有强大的阻力,曹操早就挥师南下了,天险再难也不过是死的,人可是活的。

当曹操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后,继任的曹丕虽然和士族们达成了妥协,出台了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做官的利益,但由于曹丕的能力及在位时间实在太短,根本来不及实现任何政治理想,仅仅当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

曹丕在位时,由于对政治形势的误判,导致失去了唯一的大好机会,就是夷陵之战,曹丕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想等蜀、吴两家打完了再坐收渔翁之利,可惜刘备败得如此迅速,没让曹丕找到机会,后来曹丕三征孙权,也因为准备不足,以及内部大多数士族并不支持曹丕发动的南征,最终无功而返。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