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之乱与东晋初期政治

2020-09-28 12:57:02 作者: 王敦之乱与东

不仅是义兴周氏,其它江东士族的遭遇也差不多。如今王敦兴兵而来,明显是为了“教训”司马睿。所以江东士族当然乐见其成,只是不可能明目张胆地支持王敦。江东士族保持着自己的中立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江东士族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分化,如顾氏、陆氏等都没有积极参与王敦之乱。而周氏的当家人周札则在王敦进攻建康时,打开城门迎接王敦,使得王敦顺利进入建康。周札的举动,算是江东士族的异类。除周扎外,其余江东士族都没有积极协助王敦。

地位不及江东士族的江东豪强,态度则积极得多。如王敦手下最得力的助手沈充和钱凤,就是江东豪强出身。虽然钱凤说“今江东之豪莫强周、沈”,但是沈氏的地位和影响力,怎么能和义兴周氏相提并论呢?周氏是世家大族,而沈氏则只是豪强而已,无法跻身士族之列。至于钱氏,只是个勉强能和沈氏并列的豪强罢了。

另外一个江东豪强出身的甘卓,他的表现则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王敦之乱时,甘卓时任梁州刺史,当王敦企图利诱他时,他不为所动,但也没有公开讨伐王敦,而是作壁上观。

不过后来甘卓在乐道融的劝说下,正式起兵讨伐王敦。甘卓这一举动,让身在武昌的王敦大为吃惊。“武昌大惊,传卓军至,人皆奔散”。足见甘卓能对王敦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为了嘉奖甘卓,朝廷升任甘卓为征南大将军、侍中、荆州牧,并督荆、梁二州军事。

但是甘卓本人性格反复、瞻前顾后、十分纠结。即便他正式公开讨伐王敦,仍然犹犹豫豫。最终王敦大军沿长江顺流而下,直达建康。身为征南大将军、荆州牧的甘卓,却没有任何作为。

江东士族和江东豪强的不同表现,可以看作是士族和豪强之间的差别。江东士族保持中立,因为王敦并没有危及江东士族的利益;而豪强支持王敦,因为豪强希望能借王敦的力量,帮助自己更上一层楼,跻身士族行列。

攻入建康失却人心

因为北方士族的默认,和江东士族的中立,使得王敦能顺利控制建康。不过王敦控制建康后,他的表现则让北方士族和江东士族都大失所望,对王敦的态度转向抵制。特别是王敦退回武昌后,心有不甘,试图发动第二次叛乱时,更是遭到了北方士族和江东士族的联合反对。

王敦入驻建康后,在建康大开杀戒,杀害了许多有名望的人,最典型的就是周顗和戴渊。他们虽然不是士族,却是司马睿的坚定支持者。除了滥杀无辜,王敦还有谋朝篡位之举,甚至试图联合王导,推翻晋室,自立为帝。遭到了王导的严词拒绝。

不仅是王导反对王敦篡权,琅琊王氏的大多数人也反对王敦篡权。而其它北方士族显然也不希望看到琅琊王氏一家独大,当然会坚决王敦篡逆之举。

同样是来自北方士族的谢鲲(陈郡谢氏出身),和王敦关系很好。王敦起兵造反时,谢鲲一直待在王敦身边。但是当王敦攻入建康,做出篡逆之举时,谢鲲极力阻止。见王敦不听劝,谢鲲便离开了王敦。

另外还有龙亢桓氏桓彝、颖川庾氏的庾亮,这些来自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都坚决反对王敦谋朝篡位。

再次作乱终被平定

在得不到北方士族的大力支持下,王敦即便掌控了朝廷,也很难有所作为,所以他只好返回武昌。不过王敦并没有消停过,一直在搞各种篡逆的动作。王敦后来移镇姑孰,企图控制京畿。

其实王敦的篡逆之心,早就有之。

初,王敦见刘琨劝进表至“天祚大晋,必将有主。主晋祚者,非大王而谁!”敦大怒,投表于地,曰:“读《左传》三十年,一朝为琨所用!”-《建康实录》

后来王敦攻占建康之后,更是发出了“吾不复得为盛德事矣”感叹。如果说王敦第一次造反是为了反制司马睿,维护皇权和门阀之间的平衡。那么王敦的第二次叛乱,则是凸显了他早有谋逆之心。

病榻中的王敦,还在钱凤的建议下,对义兴周氏展开疯狂杀戮。“一门五候、三定江南”的义兴周氏遭遇灭族之祸,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