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体现魏延军事能力的并非“子午谷奇谋”,而是这场战役

2020-09-29 15:15:33 作者: 最能体现魏延

魏延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三国演义》中说魏延有反骨,而历史上的魏延虽然被蜀汉定性谋反,但实际上是死于权力斗争之中。魏延的能力也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魏延能压下张飞成为汉中都督,有非常高的军事能力,魏延提供的“子午谷奇谋”也是一条奇计,可惜诸葛亮没有采纳。

但小编以为,最能体现魏延的军事能力的一次战役,应当是“阳溪之战”。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魏延这个人的军事生涯,以及这次“阳溪之战”。

魏延的军事生涯

魏延原先是刘备的部曲,地位比较低。在刘备入川消灭刘璋的过程中,魏延作为部曲也跟着入川,在作战过程中表现得很不错,被升迁为牙门将军,终于成为一个杂号将军。关于这个牙门将军,可以参考赵云。

赵云在入蜀之前就是牙门将军,入蜀以后成为翊军将军,地位应该有所提高。而这个翊军将军在蜀汉的地位也是杂号将军,按照《三国志·蜀书·霍峻传》中的记载,地位不及四安将军。可见魏延这个时候虽然地位有所提高,但并不到显赫的境地。

当然地位是一回事,见用是另一回事。刘备攻取汉中以后,需要一个心腹大将来守护汉中这个地方。汉中可以说是刘备的立国之本,也是面对曹操的北方的门户,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当时关羽镇守江陵,算是刘备的东方的门户,张飞守护汉中也是众望所归的事情。结果刘备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都督汉中军事。这件事可以从侧面体现出魏延的军事能力。

但是很遗憾,在魏延守卫汉中的时候,蜀汉和曹魏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无法直接体现魏延的才能;而《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所提到的,王平沿用魏延守汉中的方法成功挫败曹爽的十万大军,但是实际上这个方法也并非是魏延制定出来的,一些围守、防御工事其实都有刘备、诸葛亮、刘封甚至是之前的张鲁的功劳。姜维用兵以险,加上蜀汉军力凋敝,才改动了这种防守方式。

后来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掌握了军政大权。诸葛亮开始对曹魏进行北伐,在这个过程中魏延表现得也很活跃。除了献上“子午谷奇谋”以外,还有在第四次北伐中取得“甲首三千”的胜利。

不过这次战役中还是诸葛亮为主帅,魏延和其他将领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

而小编下面要说的“阳溪之战”中,魏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脱离诸葛亮的控制,能够自领一军。而且魏延也通过这次战役证明了自己。

“阳溪之战”的过程

史料上对“阳溪之战”的记载非常有限。小编姑且分为两个部分。

一、“阳溪之战”的历史背景

在曹魏和蜀汉之间,大多数都是蜀汉为进攻方,曹魏为防守方。从蜀汉建兴六年到建兴七年(即公元228年到公元229年),诸葛亮对曹魏进行了三次北伐,并且拿到了武都、阴平两个郡,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汉中的防守压力,也更利于从西边进攻陇右。

而后曹魏也对蜀汉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就在蜀汉建兴八年、曹魏太和四年(即公元230年),诸葛亮取得武都、阴平二郡的后一年。

曹魏方面的主帅是曹真,面对易守难攻的汉中,曹真采取多路进攻的策略,曹魏军队不仅从关中进攻汉中;还有一支从荆州进攻汉中;还有一支从雍凉出发。诸葛亮也得到曹魏要对汉中用兵的信息,在汉中严阵以待。

结果因为大雨,以及褒斜道的栈道在诸葛亮一伐时被赵云所烧,曹真和荆州的司马懿没有和蜀汉发生太大规模的战事。不过在雍凉这一支却有所争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