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推恩令”是千古第一阳谋,为什么朱允炆用不了?

2020-10-02 21:41:16 作者: 都说“推恩令

建文帝朱允炆在朱元璋的心中地位很高,是他极为看中的守成之君。可是朱允炆在位不过四年,就丢了江山。

有不少人不明白,朱允炆那样温文尔雅的性格,为什么一继位就急火火地削蕃?如果像汉武帝那样实行推恩令,缓缓图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靖难之役”了?那可会不。

今天悠然就跟大家聊一聊建文帝削藩的那些事。

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朱元璋挖下的大坑

在朱元璋看来,兵权与其交给外人,不如交给自家人。于是,他将众儿子封为藩王,授予兵权。并且挑了九个比较“能打”的儿子,封在了边疆,从东到西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九王。对内可拱卫京师,对外可抵御外辱。

明史有言:“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敷险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

在洪武三年的时候,各地的藩王府是可以过问当地官员的行政利弊、军事部署、军事调动以及官吏考察的。可以说在那时藩王是当地的实际掌权者。

但历史上,凡是封有藩王的王朝,藩王无不作乱。西汉、西晋都是前车之鉴。随着年纪的增大,朱元璋可能也担心藩王们的势力过大,朱允炆登基会镇不住叔叔们。

于是,于洪武九年和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分别撤销了藩王封地的王傅府和王相府,以减少藩王们对地方官对行政上的干预。同时,还限制了藩王对王府属官的选用、官职升降的权利。但是有一条,兵权还是得在自家人手里。因此,藩王们虽然不管地方上的政事,但依然兵权在握。这也就给朱允炆登基留下了隐患。

汉代推恩令

藩王势大,一不留神就会把皇帝取而代之。那么汉代是如何逐步瓦解藩王的势力呢?汉武帝一招推恩令用得极好。

推恩令简而言之,就是藩王所有的儿子都有继承封地的权利。这样的话藩王的土地就越分越小,每个人相应的权利也就越来越小。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备身为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却落魄到了卖草鞋的地步。

推恩令表面上是对所有皇室子弟的一种恩典,其实是一种巩固皇权的手段,而且手段温和,就是藩王们预见到了结果,也没有借口反抗。

西安汉武帝像朱允炆丢了江山的真正原因

那么朱允炆能不能推恩令削蕃呢?很显然不能。因为到了朱元璋晚年,藩王们被减得就只剩兵权了。说白了,就是分封不赐土。推恩令分的是土地,以及相应的行政权力与兵权。单纯的兵权可没法分。因此,推恩令在明初根本无法实施。

藩王们手握重兵,如果个个拥兵自重,起兵反叛,朝廷并没有那么多兵来对抗。不如分而化之,个个击破。

没有先对朱棣下手,确实因为他在藩王里比较难对付。而且先对弱势的藩王动手,强势的藩王不一定会出手帮忙。但如果先对强势的藩王出手,弱势的藩王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必然跟强势的藩王联手起兵。

因此,朱允炆削蕃的大方向是没有错的。

那为什么朱允炆最终还是丢了江山呢?悠然觉得,原因有三:

其一,朱允炆作为守成之君的仁义。

朱允炆的仁义,从他找各种理由废掉的藩王就可以看出,他不想背上弑亲的罪名。他削蕃仅仅都是手段较为激烈,将藩王贬为庶人还得找理由,这样每废掉一个藩王,就得花掉不少时间。而这样一来反而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如果是朱棣主持削蕃,必然不会如此拖沓。

其二,朱元璋早年挖下的另一个大坑。

朱元璋在位期间,当年随他打江山的能征善战的武将能杀则杀,基本上没留下几个。这就导致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几乎找不到可做主将的帅才。后来朱允炆启用了朱元璋的旧将耿炳文,才把朱棣挡在山东以北。然而耿炳文只是守城之将,一直跟朱棣在山东相抗,却没有本事将他拿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