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收尽天下人心,康熙南巡途经曲阜,留下首块“万世师表”匾额

2020-10-02 22:31:42 作者: 为收尽天下人

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当时政府的领导人为了消除清朝的影响,便将包括康熙所写的“万世师表”在内的九位清朝皇帝所写的匾额全部撤下,换上了自己所写的“道洽大同”匾额,并将这块匾额挂在了原来“万世师表”匾额的位置上。

1979年,北京孔庙被划归为首都博物馆。1983年首都博物馆意图将大成殿恢复原样,然后对外进行开放,然而“万世师表”和“道洽大同”却因为位置冲突而让工作人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毕竟这两块匾额都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最后经过多方协商,决定“道洽大同”不动,将“万世师表”移到大成殿外的前檐进行悬挂,于是北京孔庙便成为了全中国孔庙中的唯一一个特例。

可惜的是在曲阜孔庙大成殿中的那块康熙亲笔所书写的“万世师表”匾额在1966年,因为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被焚毁了,而现在挂在曲阜孔庙中的匾额是后来临摹北京孔庙的那块而来的。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康熙的真迹并没有被毁坏。2017年7月,台北故宫博物馆曾经推出了一次名为“万世师表——书画中的孔子”的特别展览。

而展品中赫然出现了康熙亲笔手书的:“万世师表”。该件作品尺寸为 全长393厘米,宽109.2厘米,左侧的落款为:康熙甲子孟冬敬书。上钤则有一个印章,内容为满汉两语的“广运之宝”。

据说,该件展品是孔子第77代孙辈孔德成带到台湾的,是孔家的原物,并且经过了多位历史学者的考究和与各地孔庙牌匾进行的对比,基本可以判定此物就是康熙所书的原件。

虽然康熙写下“万世师表”是为了拉拢孔家,拉拢天下读书人为清王朝效力,但是这四个字也确实是对孔子最贴切的赞誉了。

自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为人师表,他不以门第天赋为标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这成为了教育学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他及其徒子徒孙所留下的诸多名作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是影响深远,至今仍广为流传。他是中华民族在文化精神上的象征,是老师们的楷模和榜样,“万世师表”,实至名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