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收尽天下人心,康熙南巡途经曲阜,留下首块“万世师表”匾额

2020-10-02 22:31:42 作者: 为收尽天下人

从古至今,孔庙都是文人学子朝圣的圣地,考前去孔庙拜孔子这一习俗也被延续至今。同时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孔庙也成了许多游客的打卡圣地。但是,不知道你们在孔庙膜拜、打卡的时候是否有注意到,不论哪里的孔庙都一定会有一块“万世师表”的匾额,那么这块匾额的出处究竟是哪里呢?今天,我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平时我们所忽视的细节吧。一纸诏书造就传统

1684年,即康熙二十三年,这一年南明的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三藩之乱的余波也已经平息,清朝在康熙的领导下,用其强盛的武功已将天下彻底囊入怀中,那么康熙下一步该考虑的便是应该如何文治这个天下。

于是,为了看看自己所打下的大好河山,也为了尽收天下士人之心,康熙决定以北京城为起点,以曲阜为折返点,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南巡之旅。

这一路上,康熙先去了泰山祭祀三皇五帝,又去了南京明朝皇陵祭奠了洪武大帝。他对沿途各地的百姓可以说是深切关心,多次告诫当地官吏不能胡作非为,要让百姓过得更好,并向沿途前来参拜的百姓发放路费。

终于在历时一个月之后,康熙终于到达了孔子的家乡——曲阜。

康熙自幼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可以说是半个儒家学子,再加上自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便成为了天下士人的祖师爷,于是康熙对孔子可谓是敬重有加。

康熙一行到了先师庙,在奎文阁前,康熙下了步撵,一路庄重地步行至大成殿,面对孔子的圣象,大行了三跪九叩的弟子之礼,并献上了亲笔所写的祝文,文中有一句是这么写道:“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礼仪”。这可以说是对孔子的极高赞誉了。

然后,康熙在诗礼堂接见了以当代衍圣公孔毓圻为首的孔子后人。以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为代表的孔家后生们向康熙进讲了包括《易经》、《大学》在内的儒家名著,此举也为他们日后的为官、升迁打下了基础。

此后康熙参观拜访了孔子的各处遗迹,并下旨帮孔家解决孔林拥挤、无处下葬的问题,同时免去阜税收一年。可以说康熙此举已经尽收孔家之心了。

回到大成殿前,康熙拿出来自己亲笔所写的“万世师表”四字,他为这四个字是如此批注的:“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与天地同运,万世帝王、咸所师法。”

即赞扬孔子的至圣之道如同天地般宽广、长久,如日月般明亮、不衰,历朝历代的帝王的威严都是来自于学习孔子的至圣之道。同时,康熙还下旨让人将自己所写的“万世师表”制作成牌匾挂于大成殿中,用于宣扬儒家教义,垂示后人。

康熙还反复强调,自己相较于前朝历代帝王而言更加尊崇孔圣人,他执弟子之礼,亲自祭拜孔圣人,并且没有有金银等恶毒之物来玷污了孔圣人,并将自己的皇帝依仗都留在了孔庙,叮嘱孔家后人,以后祭祀都用这些东西,以表明他的崇敬之情。

在曲阜祭祀孔圣人的这几天里,康熙还夜夜与孔家后人秉烛夜谈,探讨对《大学》、《中庸》等著作的认知和理解,大学士高士奇曾多次劝他早些休息,保重身体,但是康熙却回答说读书让他乐此不疲。

康熙成功地用这次对孔子的祭祀,让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看到了自己对儒家的推崇和对文治的决心,自此康熙尽收天下读书人之心,也为后来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年,“万世师表”的匾额,被摹刻颁给天下各省府州的县学进行悬挂,进而全国的孔庙和学堂都挂上了这幅牌匾。而这就是是“万世师表”的起源。

北京孔庙,与众不同

全国各地的“万世师表”牌匾都是挂在大成殿中的,而只有北京的孔庙是将这块牌匾挂在大成殿前,殿内取而代之的则是雍正、乾隆在内的八位清朝皇帝和民国初期两位领导人所书写的匾额,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