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国建国之路
秦人的先祖非子,擅长一门养马的技艺,并因此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
周孝王为了让非子给他养马的同时,还能抵挡西戎的攻势,便把他分封在了今甘肃天水这个与西戎接壤的地方。
《史记·秦本纪》: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与西戎接壤的秦国】
养马和打仗,这两件事对于秦人而言,就是生活的日常罢了。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使秦人屈服,久而久之,秦人善战的特性反倒培养出来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不满天子周幽王宠幸褒姒而废除太子姬宜臼,他便做了内应,带着犬戎入关杀死了周幽王,史称“烽火戏诸侯”。
幽王死后,王子宜臼便理所当然继承了王位,新王登基,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驱除犬戎,收复镐京,好像天下人证明周王室的权威。
但周平王宜臼这种差点被废除继承人身份的王子,俨然只是孤家寡人一个,他要收复镐京,唯一的办法便是通过“放权”诸侯,来获取支持,换种好听点的说法,叫做给诸侯更多特权来换取诸侯——勤王。
在收复镐京的行动中,秦襄公与卫武公、晋文侯、郑武公四位勤王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认识到:这是自己崛起的机会。
因为四位率领勤王队伍的大臣当中,秦襄公还不是诸侯,卫武公、郑武公都只是小诸侯。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里,秦襄公却连贵族的门槛都没有摸到,他迫切的需要通过收复镐京的行动,来为自己刷一刷经验值,提高一下“阶层”。
【襄公剧照】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宜臼因秦襄公救驾有功,便将秦襄公封为诸侯,且允许他将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以西的地方,作为攻略的方向,只要他能打下来,就是秦国的领地。
《史记·秦本纪》: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
由此起,秦国开始了长达549年,统一华夏的历程。
2、秦国大事年表
一、春秋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犬戎的过程中,于岐山去世,他的儿子秦文公继承了他的事业。
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
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将都城迁到汧渭之会(千河与渭河的交汇地带),并在此确立了西进讨伐犬戎,扩张领地的决定:“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
公元前749年,秦文公在西征的路上取得大捷,获取了很多属于犬戎的领地,于是,秦文公便将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了周天子,好换取政治上的地位。
……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住进了雍城(今宝鸡凤翔)大郑宫,并将都城迁移至此。
雍城作为秦国都城长达300余年,秦朝迁都咸阳后,还将之作为陪都。迁都于此,是秦国战略转型的第一步,在此之前秦国一直向西方蛮荒之地扩展,而雍城将作为秦国东进第一步。
公元前672年,决意东进的秦国和正处于扩张中的晋国展开战争,这也是秦国东进面临的第一大挑战,最终结果出乎诸侯意料。
因为取胜者,并非文化中心“晋”,而是当时诸侯眼中的蛮荒之国“秦国”:与晋战河阳,胜之。
【春秋地图】
秦国战胜晋国,实质上却并没有取得多大优势,两国综合实力相差太大,对于秦而言,幸好那段时间内晋国因为骊姬的事情,发生了内部夺权的突发事件,给了秦国16年的缓冲期。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位后,为了缓和秦晋关系,便向晋献公提出了联姻的要求,晋献公对于这个仅次于晋、楚、齐三国的秦国君主愿意做自己女婿,他选择了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