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东征日本为何惨败,是不幸遭遇“神风”,还是另有他因

2020-10-04 08:02:13 作者: 忽必烈东征日

当然,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忽必烈对岛国的情况,也是一脸懵逼,难度极大的跨海登陆作战,在他的口中竟如同游戏:日本,则朝发夕至。舟中载米,海中捕鱼而食,则岂不可行乎?

这才是元朝对日作战失败的首要原因。

那么,所谓“神风”的作用呢?03 日本小朋友不听话,该打屁股了

元朝的第一次东征,发生在1274年,也就是日本后龟山天皇文永十一年,因此也称“文永之役”。

按照日本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的观点,这年的11月,也就是“文永之役”期间,并不是西日本的台风季,在日方的可靠史料中,也没查到关于大风雨的记载。因此,元朝的这一轮失败,和所谓“神风”无关。

其实站在元朝的角度,这一次的出征,也很难说是一场“失败”。

综合各方资料,“文永之役”出动蒙、汉、高丽联军不超过4万人、战舰约900艘,就这点兵力,应该不是打“灭国战”来的。再看联军一路上的表现,首战攻破对马岛、一岐岛,之后便“肆行杀戮,获妇女以索贯手心,系于船侧”。

——这还是欧亚大陆上典型的蒙古铁骑“掳掠战”的作风,不像是奔着灭国去的。

日本元寇袭来绘词

元日双方最大的会战,发生在今天九州岛福冈附近的博德湾。日方集合全九州十万多部队,元军则沿袭了蒙古人常用的大包抄大迂回战术,兵分两路登陆,西路军正面迎敌,东路军从背后包抄突袭,日军被裹了粽子,损失惨重,不得不向九州岛首府太宰府附近撤退。

熟悉水战的高丽将领金方庆,主张连夜进攻太宰府,同时留下后卫部队坚守滩头阵地,等待援军。然而蒙古元帅忻都否定了这个方案,居然放弃了陆地,把全军撤回船上,过夜休息。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当晚风雨大作,不少战舰损毁,士兵也溺亡,大量减员。

忻都见状,顿时没了兴致,于是收兵回高丽,第一次元日战争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结束了。战况看似无厘头,但按照“掳掠战”的逻辑,却完全吻合——

我原本就不是冲着灭国来的,杀光抢完就走人,没必要冒险孤军深入,去攻城略地,这大概就是忻都不愿乘胜追击的原因。而且据《元史》记载,这支元军即使撤退也不安分,而是“掳掠四境而归”,玩儿的很嗨,根本不像吃败仗的样子。

元军不习水性损失巨大

回国之后,忻都等人非但没受罚,反而还有封赏,也根本不是败军之将的待遇。最大可能,忽必烈的本意,就是“日本小朋友不听话,该打屁股了”,战况也是按照蒙古战法,以少击多,劫掠满载而归,虽然损失了一些兵力,但这就是草原上惯常的玩法,其实没有什么胜负之分。

哪知道,挂了彩的“日本小朋友”非但没服软,还死硬到底,杀了元朝使者?!

那第二次的“灭国之战”,也就势不可挡了……04 无知者无畏

第二次元日战争发生在1281年,即日本后宇多天皇弘安四年,因此又称“弘安之役”。

元朝此时已经灭亡了南宋,一统中华,掌握了大量江南水军,此次出兵比先前“隆重”的多:全军分为东西两路,东路军从高丽出发,蒙、汉、高丽联军共计4.2万人,900艘战舰;江南军从今天的浙江宁波出发,“蛮子军”也就是纳降的宋军10万人,3500多艘战舰。

三百多年后遮天蔽日,欲鲸吞英格兰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与元朝的此次东征舰队相比,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不过和“无敌舰队”一样,陆地上战无不胜的元军,最终输给了神秘莫测的海洋气象。一般认为,这一次元军确实是栽在台风手里了。不过复盘来看,即使没有台风,元军也很难赢得了。

卫星云图中观测的地球台风

首先来说,出兵居然选择在7、8月份,正是西日本台风季,一年中最不适宜作战的时机,元军的“无知者无畏”,简直令人汗颜。

文永之役后,镰仓幕府举全国之力做战备,北条时宗借机大肆扩充自家势力,收拢全国的人财物大权,强令东国武士西迁到西国领地,从地方豪族那里动员征兵,连寺院、神社等都被挖地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