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僧格林沁担任统帅以后,八旗军仿佛又满血复活,不仅能在对内戡乱作战中屡战屡胜,甚至面对强大的英军也毫不畏惧,给予了其沉重打击。著名的“大沽口保卫战”中,八旗军队甚至打出了民族尊严,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僧格林沁为何能重新唤醒八旗军的颓势?
根据《天咫偶闻》的记载,僧格林沁带军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1、军旅所至,首先下令安民。
2、军旅途中,与士卒同甘共苦。
如此统帅,于晚清这样一个混乱到极致的时期,简直就是一个异类。能得百姓和将士的共同拥护和爱戴,僧格林沁能将八旗军重新带回巅峰状态,并不奇怪。
随着曾国藩的逐渐发展,“湘军”逐渐将太平军吸引在南方地区,没有了太平军威胁的京畿地区却迎来了更为强大的敌人——英法联军。奈何僧王徒有报国心,却也难敌英法强手,在接下来的对外作战中,清军屡屡战败、损失惨重。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以后,僧王因作战实例甚至被革去了“郡王”爵位,只留下了一个“钦差大臣”的职位。
咸丰十年,太平军未平、捻军又起,而且其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僧王被重新启用,再次被派往征剿捻军。数年征战以后,捻军受到重创,清军亦损失惨重,甚至已经失去了拱卫京畿的能力。同治四年五月,同捻军作战的僧王因坠马受伤,被捻军一无名小卒斩杀,清廷上下一片震惊,皆以失去“国之柱石”而惋惜。更重要的是,本就几乎消亡殆尽的八旗军队失去了僧王这一最后的精神支柱,也就只剩下迅速消亡的结局。
僧格林沁死后,除了将士、百姓哭声震天外,慈禧太后、同治皇帝亲临祭奠,给予武将谥号的最高等级——“忠”,给予社稷功臣最高的待遇——“配享太庙”并“绘像紫光阁”。
僧王故,则八旗军魂尽消;僧王故,则京畿再无固守之将,只得合盘委命于团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