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年(中平四年)夏季的一天,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突然间车来人往,进进出出的人陡增三万多。有贵族官宦、士子乡绅,也有平民百姓……其中就有大将军何进派来的人。
一个小村庄怎么骤然间出现这么多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原来是有位享寿八十四的老人病逝了,知悉者都前来吊唁。这位高寿的老人,就是陈寔(字仲弓)。
陈寔能赢得如此身后哀荣,说明他不是达官贵人,就是豪绅巨富。不然,他就是一个生前官至太邱长的普通老者。但他的高风亮节、嘉德懿行,令人钦羡、敬仰。
一、谎言咒母,官吏丧命。
陈寔自幼勤奋好学,聪慧明达。进入仕途后,曾任颍川郡(今河南禹州)西门亭长、闻喜(今属山西省)长、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长等官职。为官行政期间,陈寔清正于己,有为于民。而且,十分注重教化民众。
清正有为之陈寔(剧照)
陈寔职任太丘长时,有一位下属以母亲有病为由,请假离岗。极重视“忠孝”之义的陈寔自然立即照准,并请下属代问其母安好。
事后,当陈寔称赞这位下属的孝道之时,有人说,近来未曾听说他的母亲生病。于是,下属的行为引起了陈寔的怀疑。
经过查证,这位下属撒了谎,欺骗了陈寔。陈寔为此非常生气,认为此人罪大恶极,并立即“收之,令吏杀焉。”
当时在场的陈寔的主簿认为,凭这位小官吏的“撒谎”之举,就处死他,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主簿就建议陈寔,查一查该吏员其它方面的罪行,然后合并处理。
提出建议之主簿(剧照)
陈寔听后,断然否决了主簿的建议。同时,强调说,欺骗主官,可谓不忠;诅咒老母有病,可谓不孝。还有什么罪过比“不忠不孝”更大的吗?就是查出他其它的罪行,难道还能大过这个吗?主簿听了无言答对。
于是,那位口出谎言,咒母有病的下属被处死了。由此可见,陈寔对“忠孝”行为的重视程度之高。
即将被处死的官吏(剧照)
此事,给辖区内的民众上了一堂事关“忠孝”的操行大课,给那些不忠不孝者敲响了警钟,使得民风日益和顺。这也恰恰是封建伦理道德所需要的。
二、良言训诫,盗贼敛迹。
天灾人祸,往往非人力所能及。每当庄稼欠收之年,盗贼也就偏多。这一年的年景,又不好。为了糊口延命,有人竟然于夜间偷到了陈寔的家中。
陈寔发现了盗贼后,假装没有看见,只是把儿孙们招呼到近前,予以谆谆教导:一个人要时时自警、自诫,自我观照,才能行正致远。没有人天生就是坏人,就是盗贼。
但是,如果染上了恶习,就不容易改掉,就很难再走上正道。你们抬头看一看那位“梁上君子”,即可明白其中的道理。说着,陈寔就用手指了指屋梁。
陈寔训诫盗贼(图景)
躲藏在屋梁上的、以为未被发现的盗贼,听了陈寔的一席话,又知陈寔早已发现了自己后,赶紧从屋梁上下来,扣头请罪。
陈寔审视了盗贼一会儿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看你这形象举止,不像个坏人。如果能及时改过从善,你“自可不虑贫困了”。随之,陈寔给了“梁上君子”两匹绢,让他换取点吃喝用度。
深感愧悔之盗贼(剧照)
盗贼为之感恩不已,再三致谢而去。此事传扬出去之后,陈寔的家乡再没有出现过盗贼。
三、曲节吊丧,救护乡党。
东汉末年,一些正直的士大夫、贵族官僚,极力反对宦官掌权、乱政,时时与其发生争斗,称之为“党争”。但是,由于桓、灵二帝一味宠信宦官,不纳忠言,导致忠烈、耿直之士多受打击、迫害,谓之“党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