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游上海 东亚银行大厦,冷门博物馆里的百年故事

2020-10-12 16:55:55 作者: 微游上海 东

东亚银行大厦承袭了装饰派艺术风格。 澎湃新闻记者王昱 图

走进门厅,充满时尚气息的白色旋转楼梯和黑白拼花的大理石地砖,色彩明快、线条简洁,是装饰派艺术的典型特征。仔细留意室内楼梯间的地坪、铸铁栏杆上,还有形似天平符号的图案装饰,意欲代表银行诚实守信、公平之意。

白色旋转楼梯和黑白拼花的大理石地砖充满时尚气息。 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 图

天平符号的装饰图案 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 图

藏在银行柜台后的秘密

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面积不大,只占用大厦的一楼和通往二楼的夹层区域,展陈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五个阶段,向大家展现19世纪中期至今沪、港两地银行业的发展及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来打卡,除了冲着门厅处独特的白色旋转楼梯外,还有就是想看看上世纪二十年代留下来的超长云石柜台,据说这张长达24米的云石柜台,业内少有,在建成时更是轰动一时,而为配合这张柜台,一楼大厅的布局还原了旧时银行网点的营业场景。

天花板上的装饰雕刻简洁,高雅。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长达24米的云石柜台,在建成时更是轰动一时。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还原了旧时银行网点的营业场景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家银行并非清政府官办,而是一家“民营银行”。盛宣怀本人和李鸿章等大官僚投资达70万两白银,盛宣怀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也分别投资80万两和20万两白银。

半个多世纪中,中国通商银行的主理人前后换了三位,都上海滩风云一时的人物,分别是:盛宣怀、傅筱庵和杜月笙。上海解放后,中国通商银行被人民政府接收,改造成为公私合营银行之一。

民国早期的银行业中,其实很少有女性职员,但很少有人会知道,在南京路最繁华的地段曾经存在过一家以“女子”命名的银行,并从1924年成立一直延续到1955年公私合营才宣告结束。其创办者更是占尽了社会各界的名流,并因提倡“女子经济独立”,在当时的女权运动中颇有影响。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于1924年开业,为中国近代银行家陈光甫所创办,同时得到许多女性名流的支持,如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妇女部的主任严叔和、先施公司总经理欧斌的夫人欧谭惠然、现代女性运动的先驱张默君、中华医学会的创办人之一黄琼仙等等。银行起初位于南京路的465号,1931年底搬到了南京路480号的一栋自建五层大楼里。

1924年在上海南京路上建立的“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资料 图

据说楼里有升降电梯、抽水马桶、暖气设备,还供应冷热水,设备非常先进。职员人数大概在50~70名,男女都有,女性职员占多数。在成立之初,银行还附设了练习班,招收18岁到32岁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妇女学习业务,满三年后成绩优秀者可以留任。女子银行的经营模式与普通商业储蓄银行并无二致,服务对象虽以女性居多,但并不只限于女性。

在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31年的历史中,还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就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

许多人不知道,张幼仪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女银行家。 资料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