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那时候的汉朝,大有成康盛世的风采。文帝立下节俭的规矩,景帝在此基础上又加以创新,他们虽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过百姓们深受其益。
汉武帝继位时"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那是国富民强的时代。而这也是他敢于直面匈奴的资本,也是他建功立业的"第一桶金"。
但打仗,最费的就是钱。需要给士兵们发军饷,需要维持正常的补给,打了胜仗要犒赏三军,远征也要多发粮饷,还要不停的打造兵刃,甲胄等等。
这其中,哪一项都需要钱。和匈奴作战,得在草原上到处找他们,需要长期的大量投入。如果只靠着前朝留下来的积蓄,这场战争不可能维持近半个世纪。
2. 巧立名目剥商人,多收赋税以充公
"鬻棺者欲民之病疾也,畜粟者欲岁之荒饥也"。商人重利轻别离,当然也是得钱最快最容易者。
文帝、景帝时,虽然贾谊和晁错曾经提出过打击商人的建议,不过都没什么实质性的行动。汉武帝在位时,不仅经常对外用兵,其本人也是非常奢侈,吃穿用度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所以,他把目光再度聚焦在了商人身上。在桑弘羊的建议下,算缗和告缗制度问世。算缗是强制性的从各个阶层的商人乃至贩夫走卒中收取缗钱,他们要向朝廷报告自己的存款,而后按照标准将自己的钱,交给官府。
但是有很多人,都选择了少报。这种问题,在当时十分常见。谁愿意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平白无故的被强迫捐赠出去。于是告缗应运而生,朝廷直接派人走街串巷的去调查各家有无隐瞒财产,一经发现,全部查处没收,地方留一点,其余的上缴中央。
这种抢劫式的横征暴敛,奏效很快。国家财政,立即得到扩充。大量的土地,金银器皿,奴婢,也都成了公有财产,说白了就是汉武帝一人的。
(三)、穷兵黩武民生苦,毁誉参半后人评
李世民曾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他站在君王的角度,自然该把此二位当成偶像。可若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国家杀伐的。
一旦开战,税收就会增多,而家中的子弟也要被迫上战场。而打下来的疆域,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即使有万国来朝出现,那跪拜的也不是汉朝的子民。在这伟大功业的背后,苦苦挣扎的百姓,又有谁去在乎。
1. 卖官鬻爵扩来源,底层人民徒悲惨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那些年的刘彻就像魔怔了一样,疯狂扩张,本人也是奢侈无度。而从商人那里抢来的钱,也并不能满足作战和生活所需。
因此,他又开始卖官职爵位。只要有了官爵,那就成了人上人。所有的官职明码标价,只要你有实力,就能够得到。本来官吏和三老还有军官们没有纳入算缗制度,而他们都想着给自己的儿孙谋个好出路,所以争相购买。
而只有获得了官爵之人,才能够免于兵役,徭役。所以,百姓们还是要在底层苦苦的挣扎着。只要前方打了败仗,就强制性的让其上场补位。
他们买不起官,也购不起爵,只得去充当炮灰。而那些富商巨贾都对国家失去了信心,不再从事商业活动,就连小商小贩都少了很多。如此一来,市场经济遭受到了重创。虽然短时间内国家聚敛了大量的财物,不过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