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对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学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对联的规则简单,所以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不论男女老少,都以此为乐。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对联这一文学形式发展成熟,在人们的生活中更加活跃,也出了不少神童。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东阳,是明朝的名臣,天顺八年的状元郎,官至内阁首辅大臣,柄国十八年,并且为官清廉正直,请辞N次皇帝都不肯让他告老还乡。而且,他还是个神童!4岁的时候他就能写大字,被举荐为神童,受到皇帝的召见。
这一天,李东阳跟着父亲一起进宫见皇帝。到了皇宫门口,名气再大,也改变不了他人小腿短的事实,紫禁城的宫门门槛高,他自己跨不过去,只能让父亲抱着走。而这一幕正巧被皇帝看见,觉得非常有趣,一个上联张口就来:“神童腿短。”
李东阳立刻回道:“天子门高。”既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被抱着走,也暗暗捧了一下皇帝,顿时就让龙心大悦。皇帝心里高兴,李东阳又是个4岁的幼童,就让李东阳到他腿上坐着,这在当时,称得上是殊荣了!
不过皇帝毕竟还记得自己是来考校一下神童的,看了看在殿外候着的李父,就问李东阳:“子坐父立,礼乎?”意思是:“你父亲在殿外坐着,而你坐着,合乎礼仪吗?”古代父子之间,是有很多礼仪规定的,一般说来父亲站着,儿子也得站着的。
这个上联以礼仪问,下联自然要以礼仪来对,这要求神童至少得熟知礼仪;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出上联的人的身份:皇帝。“伴君如伴虎”,尤其是涉及到礼仪的,需要格外谨慎。李东阳想了想,回答说:“嫂溺叔援,权也。”
叔嫂之间,一般情况下都得避嫌,是不能有肢体接触的。但如果是在溺水这种性命攸关的时刻,可以变通一下,以救人为先。李东阳以这个作为回答,其实是说,虽然一般情况下父立子不坐,但是现在是特殊情况:皇帝在场,就得听皇帝的话。
皇帝听出了李东阳的言下之意,不由哈哈大笑,称他“果然是神童”,并赏赐他菓钞——这对一个4岁的幼童来说,称得上是重赏了。
如果换做是你,你能对出让皇帝满意的下联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