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馆子,吃完留一锭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若不够咋办?

2020-10-21 16:08:55 作者: 古人下馆子,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司马迁有句话说得非常贴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虽然利益让每个人蜂拥而至,但没钱是寸步难行。金庸的武侠剧对于古代的金钱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往往一个大侠下馆子,在点完菜后,放下一锭银子,就算是结账了。

小二一看,两眼放光,态度也变得非常好了,又或是,某位大侠吃完饭,放下一一锭银子就走,小二也从不拦,小二在没有算账之前,他这么知道一锭银子就足够了?

银子现代也非常常见,一锭碎银子并不是特别值钱,不过古代货币换算跟现代不太一样。中国最早的货币还是天然海贝,商周时期,海贝还是重要的货币,说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穷人们为什么不捡一点海贝让自己发家致富呢?

其实,从商周的地理位置,也能够看出来,就算是周朝,领土疆域不过201万平方千米,位居中原,而商州流通的海贝产自东海,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海贝上还有官方的打磨标记,就算捡到海贝,也花不出去。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就统一了度量,货币,那时候黄金为上币,铜钱曰半两为下币,汉代为“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再到“交子”,再到我们最熟悉的“银两”。

银两,也是电视剧最喜欢用的一种货币,清朝道光初年。一两白银可以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铜钱,虽然汇率会有些变动,但一两银子的价值一般都会维持在1000枚铜钱至1500枚铜钱之间,那么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呢?

明末清初陆衡,就记载了明末米价的变动,明末年间每一斗米只需要50~60文,万历三三十六年(1608年)水灾,米价130文每斗,崇祯十三、十四年(1640~1641年)米价涨到了160文。

明万历年前的人牛肉为15文一斤,羊肉稳定在15文一斤,反倒是猪肉价格偏高涨到了18文一斤,根据明代《陈确集》、《魏叔子文集外篇》中也提及过工作薪酬,明代的秀才一年的补贴12两——18两。

农耕者,中等家庭每天的收入是15~25石,以八钱一石的价格换算,一年的收入也在12两~20两之间,以明代消费情况来看,20两足以维持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开销,低收入者,一天的工钱不过30文,不吃不喝一年下来都赚不到10两银子。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跟黄蓉第一次见面,郭靖请她吃了一顿饭,一共花了19两7钱4分,若郭靖不是富二代,恐怕也吃不起这一顿饭。

《水浒传》当中的宋江,花钱更是如流水,他常常将自己的银子送给别人,给了阎婆惜10两,武松10两、李逵10两,宋江只是一个小吏,根本拿不出这多钱,恐怕是挪用了梁山公款。

平常人家去店里面吃一顿饭,都是铜钱结账,放下一锭银子等于是一千文,一千文用来结账完全足够了,店家也没有必要追上去要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