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接受邀请访问中国,而她也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封来自于300年前,由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写给中国明神宗万历皇帝的信。
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任英格兰女王,在即位之后,成功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并使得其进一步的发展强大,因此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也被称之为英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明之间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因此伊丽莎白一世也亲笔写下一封书信,拜托使者约翰·纽伯莱带给万历皇帝,里面表达了能够友好开展贸易来往的愿望,遗憾的事情是,约翰在中途去世,这封信只能原路退回,被收藏在了大英博物馆当中,而中英之间第一次正式的官方交流也就因此搁浅。
而到了现代,伊丽莎白二世在带来那一封信的时候,深情说道:“390年前那封未能抵达这个国度的信件,今天终于由我本人平安送到。我为此感到自豪。”这封信件也就成为了中英两国友谊的象征,被永久的珍藏了起来。
而明朝有多强大?英国女王写给万历的一封信,从称呼上就能看出差距。
在这封信件的开头,现代的英文原版为:“Elizabeth, by the grace of God, Queen of England, France and Ireland, Defender of the Faith to the great, mighty and invincible Emperor of Cathay, greetings.”这里的“Cathay”,指的便是当时的中国,翻译过来则是:“天命英格兰诸国之女王伊丽莎白,致最伟大及不可战胜之君王陛下。”
在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对伊丽莎白的态度感到惊讶,她对于万历的称呼,为何会表现的如此的尊敬呢?
从《明史》的观点上,万历作为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好的皇帝,他最初的在位十年,得益于张居正的改革,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开创万历中兴的局面,然而过后万历便开始懒于政事,甚至创造了28年不上朝的记录,到了1619年,明神宗派遣大军出征辽东,试图一举歼灭努尔哈赤,但是在萨尔许之战中被击溃,从此明军在战场上落入了下风。
抛开这些不谈,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权力始终把持在他的手里面,还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和朝鲜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先后平定蒙古叛变,抵抗丰臣秀吉对朝鲜的入侵,以及平定苗疆的战争,此时的明朝,依然处于亚洲霸主的地位,在国际上,凭借强大的火器和火炮,也依然处于世界强国之流。
这也就不难理解伊丽莎白的措辞。
然而有意思的是,到了1792年,马戛尔尼访华,同样带过去了一封国书,英王乔治在上面对乾隆写到:“我乔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祝中国大皇帝万岁万万岁。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
看上去英国国王很卑微,然而他的口吻却是非常严谨的,只不过清朝翻译的大臣故意翻成了如此的模样,反而让乾隆更加的飘飘然。
而到了1908年,清政府修订《钦定宪法大纲》,将国名正式确定为“大清帝国”,却并没有得到英国等西方列强的承认,在各种不平等条约当中,清基本上都是以“大清国”或者“大清大皇帝”的身份来签署。和明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