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曹魏大举征讨蜀汉,邓艾趁姜维率主力坚守剑阁之机,率军偷渡阴平,经江由进入蜀汉腹地,再击败诸葛瞻后,率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投降,蜀汉就此灭亡,而诸葛瞻错误的军事决定,的确是导致蜀汉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家熟知的就是,诸葛瞻不听从黄崇的正确建议,抢先占领险地,遏制邓艾大军南下进入腹地,为各路援军以及东吴的援军争取足够的时间,导致了蜀汉灭亡,可以说诸葛瞻的确缺少谋略,不善于领兵打仗, 但是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他的种种行为也是合理的。
首先要说的是,蜀汉灭亡是各方综合的结果,不是说诸葛瞻一人所决定的结果,虽然曹魏当时是名存实亡,但是司马氏掌控的曹魏国力也是在上升期的,而蜀汉则是渐进衰败。
面对曹魏大军来袭,蜀汉反应太过迟钝。
《资治通鉴.魏纪十》八月,军发洛阳,大赉将士,陈师誓众……汉人闻魏兵且至,乃遣廖化将兵诣沓中,为姜维继援,张翼、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为诸围外助。
《三国志.三嗣主传》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
八月的时候,魏军就已经在关中有军事调动了,可是姜维派人给刘禅送消息,却被奸臣黄皓挡住了,没别的,当时黄皓正打算夺取姜维的军权,自然不希望姜维凭此掌握更多的军队,黄皓是为了个人利益,置蜀汉于危难之间。
当然蜀汉也是太过依赖于北部防线的地形,认为这一次魏军还是难以推进,无法攻入蜀汉腹地,因此就这么一直拖着,直到汉中丢失,援军才抵达前线,同年10月才向东吴求援。
这一来二去,蜀汉就失去了足够的时间,去从容调度各方抵御魏军,此时邓艾“开大”,走了别人不敢走的路线。
《三国志.诸葛亮传》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
邓艾由阴平(四川文县)经景谷道辗转南下,蜀汉得到消息后,才整兵备战,由诸葛瞻率军前往抵挡。
那么这里就要多少一点了,既然邓艾是从几乎无人的险境辗转南下的,那么蜀汉是如何得到消息的呢?
《三国志.钟会传》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个人认为正是田章等人率军击退了蜀汉的伏兵,这让蜀汉察觉到了邓艾的行军路线,但是这是蜀汉一方没有预料到的。
还是按句话,蜀汉一方太过看重剑阁的险要地形,认为魏军定然无法突破,实际上也的确是这样,钟会率大军虽然轻松拿下汉中,但面对剑阁,依然是寸步难行,的确有撤军的意思了,蜀汉等的就是这个结果,姜维也在等着钟会退军,只有这样,他才能实现之前定下的敛兵聚谷的战略。
但是邓艾这支奇兵的出现必然令蜀汉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诸葛瞻率张遵(张飞之孙)、黄崇(黄权之子)、李球(李恢之侄)这一批蜀二代前去迎敌。
《三国志.黄权传》到涪县,瞻盘桓未进,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崇至于流涕。
这里也就有了黄崇向主将建言,大军不应该在涪县(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滞留,而是要快速北上,占据险要地形,以阻止邓艾进入平地,那样的话邓艾所部就摆脱了最大的困境。
可是离奇的是诸葛瞻并未听从,而是在涪县盘桓,可见诸葛瞻在犹豫,那么他为何没有听从黄崇的正确建议呢?
首先要认清的是,诸葛瞻的确没有出色才能,“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他的能力是不足以挽救蜀汉于危难的,他在蜀汉的地位主要是依靠父亲诸葛亮的威望,而决定蜀汉国运的绵竹之战,又是历史记载中,诸葛瞻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打输了也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