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邦的经历告诉你:人是如何通过自知、自制、他知而成为强者的

2020-10-25 12:04:23 作者: 从刘邦的经历

刘邦,出身草根农民的他,生逢秦末乱世,扬鞭一跃,斩蛇起义,率领三千农民子弟,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反秦大军之中。

刘邦,经过群雄逐鹿、战场鏖兵、下咸阳、取关中、用萧何、任张良、拜韩信、大举西出、还定三秦、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围歼项羽,最终成就帝业,建立了一个上下绵延407年,让中华国人为之骄傲自豪几千年的大汉国祚王朝。

然而在兵力、政治、人脉、号召力等资源方面都逊色于六国贵族的刘邦,为何最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人生最后的赢家?建立起的汉朝又为何没有成为像后世的那些短命王朝?其中原因应该归结于六个字:自知、自制、他知。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 — 《史记·高祖本纪》

这段话堪称经典之语,使听者、读者无不被刘邦的智慧所折服,更是将刘邦自知、自制、他知的高超用人之能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刘邦是如何做到自知、自制、他知,成为强者走向帝王之位并使汉朝延续四百年之久的。

自知

在自知方面,上述刘邦对重臣所讲述的那一番话就是一个最完美的体现。作为内部的最高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有识人之能、用人之能和对自己有一个最清晰的认知,做不到这三点,那将会是一场灾难性的严重后果。

如果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能力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难免就会把他们不擅长的领域交由他们管理,那将会是张冠李戴,人才而不能尽其用,面临的结果就是人才流失,在大争之世失去核心竞争力从而导致内讧、失败、与帝位无缘。

如果刘邦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任何事务都要以自己的认知概念为结果而横加干涉与指责,上无能而下忙慌,上干涉而下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将会人心向背,作鸟兽散,往近了说有项羽为例,往远了说有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对军队将帅的干预导致唐军节节惨败。

自制

一个掌握了绝对权力的最高领袖,和普通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除了他心中的那份自我约束之外,没有任何法律能够压制他人性中所蕴含的那些弱点,他可以任意杀掉让他不爽的人,也可以随时霸占让他心动的漂亮女人,反正没有人能够管得了他,最起码他不会立刻付出代价。

但是刘邦却从始至终都紧紧的被他自己那强大的自制力约束着,他太冷静了,冷静到让人害怕,他知道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他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他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他更知道他的敌人在什么地方。

无论何时,他的心中始终都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伴随着他,他亲眼看到强盛的秦朝是如何因为皇帝的不自制而走向灭亡的,所以自从沛县起兵的那一刻,一种强大的自制力就永远的伴随着他,也正是因为这种杜绝人性弱点的自制力才能让他一路从小到大,消灭人生路上的每一个对手,建立大汉王朝,这种自制力直至刘邦离世才伴着他化为尘土。

他知

作为统帅,刘邦太知道跟随他打天下那帮功臣的能力;作为父亲,他也太知道他那些孩子们的根基;作为丈夫,他更知道吕雉以及他身后吕氏家族的实力。为了在他死后防止那些拥兵自重的诸侯不扯白旗,他只有在他有生之年逐个扫灭,甚至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年,还拖着重病之躯劳师远征,而这仅仅只是为了消灭一个潜在的敌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