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年,汉明帝建立度辽将军府,重置度辽将军,驻地在五原郡的曼柏县(今内蒙达拉特旗东南)。度辽将军营拥有最精锐的骑兵,最善射的弓弩手,常年参与北部边境与东北边境的作战任务。为维护边防与少数民族事宜发挥重要作用,和护乌桓校尉并称二营。组成二营的兵源有南匈奴,有归附的乌桓、鲜卑,这和以夷制夷战略契合。其他有刑徒犯人,这个在两汉很常见,还有最重要的四营。
四大营
建武6年(公元31年),刘秀为减少人民的负担,罢除地方都尉官,撤销地方的郡兵。此举只限于内郡,边郡依然照旧。这种结果就造成内郡无兵守卫,无法维护内郡的安定。一旦发生边境战事,短时间内也无法招募内郡的兵力送往前线。这种情况刘秀只能想别的办法来补救,所以黎阳营诞生,汉安帝时又增加虎牙营、雍营,三营都是常驻地方的军营。
1 黎阳营,主要是一个骑兵营。刘秀曾经依靠幽州、并州的骑兵为夺取天下立下过赫赫战功,所以就在黎阳(今河南浚县)建立了一个以一千骑兵为主的军营,是拱卫洛阳的一道防线,也是魏郡以及周边郡县安定的保障。不仅如此,还担任救火队长,经常被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征调,执行特殊任务,无非就是负责边境紧急军情的防御与作战任务。
2 雍营、虎牙营,这是俩军营。汉安帝时西羌长达10几年的叛变,战火一度烧到长安三辅地区。情况危急,不得不重新在扶风和长安设立都尉官,建立军营。雍营又叫扶风营,扶风都尉统领。虎牙营又叫长安营,京兆虎牙都尉统领,主要负责保护西京长安的宗庙。当然和黎阳营一样,特殊情况也会被征调执行边防任务。
3 京城五校尉营,就是俗称的北军五营(射声,长水,越骑,屯骑,步兵),东汉中央军,驻地在洛阳城北,是捍卫京城安全的一道最主要的力量。若发生大的战争时,随军出征。公元89年,窦宪曾率北军5营共同出征,大破北匈奴。
四支屯驻地方的军营,是帝国安全的中流砥柱,他们积极配合东汉政府的调度。在外部环境恶劣的东汉中后期,服从度辽将军与乌桓校尉的调遣,在边境线上时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不限于四营的积极配合,在边境东从辽河流域到河套,再到河西走廊一线(也相当于长城沿线)的郡与属国,都设有常年屯驻的军营。边境有那么完备的防御体系,也展现出灵活调度的一面。
快速高效联动出击
草原上打跑了匈奴,迎来了鲜卑,北部边防的压力一直都不轻松,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发生小规模入侵的话,地方郡守和属国都尉就能自行解决。
规模大一点的入侵,乌桓校尉和度辽将军就要出手,他们带领亲汉派少数民族部落,先以夷制夷战斗,同时调度内地4营的精锐,速度前往战场。或把内郡临时招募的郡兵,发往边境,听从安排共同战斗。度辽将军与护乌桓校尉,像一对难兄难弟,相互救援,联动出击。
汉桓帝时遭遇最大的危机,鲜卑、西羌、南匈奴等皆反叛,数路大军入侵。朝廷派张奂为匈奴中郎将,让其监督并、幽、冀三州并统领护乌桓校尉、度辽将军二营,把匈奴中郎将的军权拔高到了极致。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这样就能统一指挥,匈奴中郎将节制二营,实现最高效的联动出击,很短的时间内平定入侵。
东汉,不提外戚宦官轮流坐庄,单说边患问题也带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纵然是再强大的军队和高效的联动措施,也无法承受常年的边境反入侵战争。不过,三大军事机构在东汉被灭后,继续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