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却光芒万丈,穷困潦倒却志在千里,热爱生活的诗圣杜甫

2020-10-25 20:04:06 作者: 颠沛流离却光

看过庆余年的朋友,对张若昀使用杜甫的《登高》去参赛,一定有所印象,凭借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些绝妙的佳句,让无数文豪自叹不如。虽然庆余年只是部电视剧,但杜甫的《登高》的的确确充分显示了他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年少多病,因祸得福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的瑶湾村,杜甫的童年并不快乐,在他两岁的时候,母亲离世,身体也不是很好,经常生病,而父亲杜闲又忙于事业,无暇照顾杜甫,所以直接将杜甫寄养给了二姑,但杜甫的二姑非常疼爱这位外甥,对他爱护有加,在姑姑的精心照料下,杜甫的身体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实,而且在诗文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名士崔尚、魏启心等人读了杜甫的作品后,大呼惊叹!

考场失意,挂靠虚职

杜甫日渐长大,到了二十岁,在姑父和叔叔的物质支撑下,杜甫开始了四处游历,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公元736年杜甫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杜甫的心情,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游历,公元737年杜甫登泰山,写《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决心第二次参加科举,次年杜甫胸有成竹的参加了科考,但非常可惜,文采出众的杜甫并没有鲤鱼跳龙门,因为当朝宰相李林甫把持朝政,决不许外姓人进入朝堂之上指手画脚。无奈的杜甫只能依靠自己的人脉谋得了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虚职。

四十不惑,穷困潦倒

几经努力,杜甫终于写了三篇文章递交到了唐玄宗的手上,也到了唐玄宗的大加赞赏,但在李林甫野无遗贤的思想诱导下,杜甫还是默默无名。不知不觉,杜甫已经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杜甫的生活开始有了些起色,但即便如此,家里的生活还是十分紧张,柴米油盐总是不够,外加天灾,杜甫唯有靠卖药为生,有时还得到处乞讨才能维持一家的日常开销。

公元756年,杜甫在不断自荐下,终于谋得了兵曹参军一职,虽然不是什么好的差事,但还算有些俸禄,勉强也能过过日子,况且还能有时间饱览群书,所以杜甫欣然的接受了。

兵荒马乱,东飘西荡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加入了逃难的大军,仓皇之际和家人分离,还被叛军捉去,押送至长安。虽然被关押,但头脑灵活的杜甫借机逃了出来,误打误撞的进入了肃宗李亨的队伍,朝廷草创,杜甫做事一本正经,在处理丞相房管一事上,得罪了肃宗,直接被贬。不久唐军收复长安,杜甫被任司功参军与华州。而华洲又是一个贫穷偏远之地,杜甫难有作为,辞官后举家翻越陇山迁徙至秦州,之后又到了同谷,而同谷又是个穷困潦倒之地,杜甫全家只能拾橡树果子为食。

如此境遇的杜甫怎能安度余生,于是他又举家搬往天府之国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杜甫草堂在浣花溪暂落成,总算有个落脚之地了,可好景不长,剑南兵马使起兵作乱,杜甫不得不再逃往梓州避难。安史之乱终于告终,可由于长时间的流离失所,杜甫的身体已经逐渐不行。

再次迁居,天才陨落

公元770年,杜甫思乡心切,一心北归,但由于生活极度艰难,无奈被迫南行,一路上又碰到了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逃往衡州,乘舟出峡却遇上了大水,被困于船,饥饿难耐,幸亏当地县令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杜甫又由耒阳到郴州,继续北归,但洪水阻隔,只能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同年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