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后期的江南小作坊,与现在小微型企业,有何区别?

2020-10-26 03:12:37 作者: 明清后期的江

不断发展的经济实力和城镇的高度繁荣让商业集镇开始出现,在南京,无数的制瓷方式开始兴起,各家各厂各凭手艺,直到彩色瓷器的出现,将江南一带的瓷器推向顶峰,景德镇也因此一跃成为世界瓷都。三.独属于江南河畔的商贸城镇

1.城镇经济的发展

明末清初,小农经济因为地理优势得到最大的发展,江南的商业城镇也出现了遍地的商业小作坊;他们有的是家族企业:家里的几口人一起经营着一个商品,也有的是个人投资:靠自己的手艺来赚钱,如果有需要还会请几个帮工;还有些是特殊商品:比如并不热门的特色工艺或者食物,只有几个人在经营作坊,收入的高低也跟着市场特殊性而转变。

2.水城的地理优势

好在江南地区紧靠运河沿线,往来不绝的商贸船只成为了商户们赖以生存的源泉;大量的真金白银流入江南地区,外国的贸易商人也长期居住在这些城市;在大型贸易市场的环绕下,周边的小商贩和作坊手工业也得到了滋润。

除此之外,当地的市场便是这些小作坊的生存来源,他们将自家的工艺品、食物、绸缎等等拿去市场贩卖,就像是现在的零售商一样;每天大量的人流往来至少会为产品优质的商家带来的不错的营业额,运气好的话遇上外地商人,不说定今天的货物便能卖光。

而在江南地区的久负盛名的瓷器之都景德镇,也滋养了一大批手艺人的生意,无数外国的船只乃至外地的商人,连皇亲国戚也不少遇见,至少在其中获得一些利润,便足够一家人许久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从明末经济的兴起到清朝,江南一带的运河沿线一直是大多商人梦寐以求的生存之地。

大大小小的作坊在这片土地上兴起又衰落,他们依靠运河带来的经济贸易扎根,又凭借着逐渐享誉全国的手工艺和瓷器兴盛。

数百年来,运河沿线封锁又开启,商业销售从外海又转向内销,唯一没有改变的便是他们依靠手艺吃饭的本质;中国鼎盛三千年来鼎盛的商贸经济洪流,载着大西洋的货船停在了运河沿岸,向往传说中丝绸之国的商人来来去去,他们带来了货物,带来油画,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在江南这座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他们带来了白银和经济,也让江南的百姓找到了另一种生存之道,而大大小小的作坊兴起,更标志着当时的江南在中国历史上核心的经济地位。结语:

虽说以上的这些特征与现代的微小企业经济很相似,但仔细一看却大有不同;在现代,所有商店企业和作坊都需要营业执照,甚至需要商会认可,有些也会纳入当地的政府制度来强制执行;但这些小作坊唯一的共同点便是:他们都是不属于商会管辖,只是个体经营而已,有些稀少又缺人的作坊甚至不确定是否需要“营业执照”。

在遍地作坊的江南,十大商帮的建立帮助大型企业扶持成长,但那些“小作坊”却不受他们管辖;这样虽然不受太多利益牵扯,但货物的内销大单一直掌握在商会的手中,而那些小作坊没有朝廷的扶持,也只有官府能管辖,但利润微薄,成本和市场不受控制。与现代的微小企业相比,难免少了一份保障,也少了一份制度。

参考资料:

《明史》

《万历十五年》

《永宁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