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从明初的禁海令到明末的万历新政,中国的商业发展在这一环节达到了巅峰。在当时,无数个工厂作坊的兴起的背后代表着经济贸易的繁荣,这些数不清的商贸物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他们的背后大多都有着组织:商帮。
正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朝廷特殊的律法,他们用商帮做地区经济分类,也用商帮来进行管辖。从现在看来,这些规矩似乎太过熟悉,那么它到底与现在的微小型企业有何区别?一.明清后期的商业背景
1.明末的商业盛世
十五世纪后期,郑和带着大明王朝的船帆驶向了大西洋,与他一同前去的还有中国的丝绸,木雕 ,数不胜数的珠宝玉器;这些独属于大明的珍贵器皿,去到大西洋的海峡两岸,流入了贵族的手中,变成他们爱不释手的珍宝。
在万历年间,卖出的丝绸瓷器数以万计,大量的货币白银流入运河城镇,江南这些商业必经之路带来了全新的经济贸易;江南的手工业与纺织业开始兴盛,各地的商家聚集江南一带,为日后商业城镇的建立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在流通的贸易船中,江南商人用独特的手艺和眼光,让货仓里始终留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而属于大明的商业帝国才刚刚建立。
万历新政,中国三千年来的经济巅峰,也是史书中辉煌的治隆唐宋;由他开启的,不仅仅是商帮制度的建立,还有学者们研究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2.清朝的商贸往来
当清兵入关时,明末的经济发展体系已经逐渐成熟,因此政治逐渐稳固后,当时的统治者决定沿袭明代的小农经济。
这一决定,使得后来的清政府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稳定带来的便是人口急速膨胀,因此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提升粮食产物的储备,不但下令开垦荒地,提升经济农业,更着重传统手工业中的纺织和瓷器的发展。
这使得后来的棉麻制品的产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丝绸的基数,而在瓷器上绘制珐琅画也成为了当时的风潮。当景德镇的手工作坊屹立在江西区域上时,以它为中心的商贸城镇迅速崛起。而清朝在延续明朝的小农经济的同时,也保留了他们独特的商帮制度。二.商帮”联盟的崛起
1.商帮的优与劣
十六世纪中期,在占比高达全球三成白银的明朝,巨大的商业潜力和繁荣的经济让一个又一个城镇建起了工厂和作坊;特别是在运河沿线附近的城镇享受着非同一般的经济红利,因此,催生出了一个东南地区著名的经济集散地。
由于当时的明朝运河路线较为宽广,因此也将经济集散地划分了不同的区域,按照籍贯分成了商人集团,也就是后来的“十大商帮”。
在商帮的互相扶持下,他们有了朝廷允许范围内的规章制度和各地会馆,在不同的区域售卖不同的特色产品,再互相流通到别的城镇,在商帮的庇护下,尝到甜头的商人越来越多,但与之相对的便是那些散碎商人;没有资格加入商帮的他们,大头交易都被商帮管辖着,内部流通,没有资格的商人根本接触不到丰厚的利润商单。
而琐碎的商品购置又因为不属于商帮的名单上,得不到特殊的待遇,在绝对的优势和朝廷的扶持下,商帮越做越大,但琐碎的商人物品所能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少,要么加入,要么认输。即使在经济贸易中心区,商帮也是大多数商人的必要选择。
2.大经济背景下的区域化发展
随着经济体系发展的逐渐成熟,商业运输交通也慢慢成形,光是湖北的米就能被送往江浙贩卖,这在当时无异于跋山涉水的路线;这些湖北作物的到来,不但让江浙的百姓体会到了不同的滋味,也让当地的作物纷纷从较为难种的瓜果,变味了土豆,棉花等这一类的高产作物。
而在江南一带,大部分的官营不断萎缩,多数的商人因为贸易的发达早就摆脱了官府的控制,从贩卖盐改行到手工业,因此明代青花瓷和清朝的景德镇成为了手工业者们事业的巅峰;在江南运河一带,光是纺织机便有一万多张,更别说瓷器厂和各种炼制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