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在三国时期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号称是天下之腹。《三国演义》全书120回,与荆州有关的就有70多回,因此,有“一部荆州史,半部三国史”之说。
当年的关羽仅靠三郡之力,便围襄樊,牵动了曹魏半个国家的军队,甚至让曹操一度有迁都的想法,一时之间“威震华夏”。
随着公元219年东吴夺得蜀汉所据荆州部分,届时的东吴,拥扬州、荆州、广州、交州四州之地人口达到了二百三十万,军队二十三万。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为何凭着这样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东吴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始终碌碌无为,北伐毫无建树呢?偏安一隅下的北伐
在孙权重新得到荆州的十年后。
《江表传》中记载“时,(张)梁为小将,未有知名,乃越席而进曰:‘臣闻香饵引泉鱼,重币购勇士,今宜明树赏罚之信,遣将入沔,与敌争利,形势既成,彼不敢干也。’”
河南人张梁提出要“遣将入沔,与敌争利”,而其他人都在向“立栅栅夏口,宜重设铁锁”。可见大多是的东吴官员并没有与曹魏决战的信心,仅有作为外来人的张梁会提出与敌军争利上游的想法。
而东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实施的,东吴有二十三万的常备军,孙权在世时并没有举国北伐,最多时不过十万左右。连自己家零陵太守殷礼都看不下去了“若不悉军动众,循前轻举,则不足大用,易於屡退。民疲威消,时往力竭,非出兵之策也。”
言外之意,不出大军作战,单单表达个北伐的态度,只会无功而返空费钱粮。
作为孙吴盟友的蜀汉官员也看透这一点,“今议者咸以权(孙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长江天堑,东吴无须费多大劲,就可以在这地方偏安一隅的享受和平的时光。
孙权称帝时东吴版图
内部军阀化——家族部曲制度
与魏,蜀两国不同的是,由于吴国特殊的家族部曲制度,让整个东吴并不只是一个国家,他更像是一个政治军事联盟。孙权更像是个委员长,手下有嫡系部队,但更多的是军阀们自己的部曲,部曲是可以世袭的,但同样的,打光了就没了。
因此,北伐对于吴国的军阀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利益可言,打赢了的地盘是孙权的,打输了那自己就是光杆司令了。
正因为如此,东吴在防守的时候总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相比之下,有一项事业东吴各路“名将”很积极,就是打山越。一来这些山民战斗力低下,二来,可以为自己的部曲扩编,差些的能给自己做佃户创收。
孙权影视剧形象
人才的青黄不接
由于孙策、孙权是外来势力,在此建立政权时与当地的军阀豪绅仅是达成了妥协。这造成了东吴内部派系林立。
有周瑜为代表的淮泗派,张昭为代表的流亡北士,也有虞、魏、顾、陆四大家族的江东士族。
起初是淮泗派将领占据朝堂主力,但随着“华夏是震”的周瑜去世,吕蒙吕蒙蒋钦挨着死,作为二代接班人的凌统更是死在了他们前头,整个淮泗派人才凋零。孙权才不得不起用江东士族的代表——陆逊。
陆逊也最能代表江东士族的态度,从未主动参与北伐,大都是在打配合以及防御曹魏。
陆逊影视剧形象
正是拥有了四州之地,反而让自己内部产生了问题,作为东吴最终的灭亡实在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