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洞庭东山莫厘峰下的翠峰坞 千年古刹翠峰寺里三高僧

2020-10-26 11:17:35 作者: 苏州洞庭东山

天衣养都泉涌白莲

雪窦禅师离开翠峰寺后,天衣义怀继任住持。天衣禅师(993-1064),又名振宗禅师。俗姓陈,名义怀,宋代浙江乐清人,是雪窦重显的弟子。祖上以捕鱼为生,义怀儿时坐船尾,父每捕得一鱼,均以细柳枝贯之,血溢鱼鳃,义怀见之不忍,往往把鱼私投水中,父严责之,义怀仍我行我素,依然如故。及长游京师,入景德寺为行童。后云游太湖,至洞庭东山翠峰寺参谒雪窦,求拜他为师。义怀面见雪窦禅师所作《投机偈》很有意思,云:“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雪窦一听诗意不凡,收下义怀为徒。刚开始,义怀在寺庙中当一名挑水僧。相传,有一天,义怀在寺内井中汲水供众僧养都(做饭),不慎滑倒在地,水桶打翻,桶中之水倒流入井,井中立即涌起异泉,状似一朵盛开的白莲花,因名其泉为“悟道”,称悟道泉。清乾隆《太湖备考》载:“雪窦在翠峰寺井旁说法,时有寺僧千人,中有天衣义怀者,愿汲此泉水供众饮,久无倦意。一日,忽蹉趺而化,井中涌起白莲,因名其泉为悟道。”汲悟道泉煮茶,舌上会顿生莲花之味,明代诗人吴恪《酌悟道泉》诗曰:“久踏翠峰路,今尝悟道泉。淡中偏有味,妙处欲生莲。”

翠峰寺悟道泉为吴中名泉,明清名宦名士品尝后咏悟道泉的诗作多达百首。范成大游翠峰寺云:“来从第九天,橘社系归船。借问翠峰路,谁参雪窦禅。应真庭下木,说法井中泉。公案新翻出,诸方一任传。”而明代唐寅的品泉诗更为传神与充满情趣,诗曰:“自与湖山有宿缘,倾囊刚可买吴船。纶巾布服怀茶饼,卧煮东山悟道泉。”唐伯虎早闻东山翠峰寺悟道泉之名,苦无盘缠。后总算有了点积蓄,凑足了费用,雇船来到东山。穿着朴素的衣着,怀中揣着茶饼,来到翠峰寺,在悟道泉旁搭一石灶,捡些干柴,俯卧地上,煮茶尝泉。一个“卧”字,作者急切品泉之情跃然纸上。

义怀任翠峰寺住持后,建天衣禅院、藏经阁、微香阁等殿宇,寺庙规模进一步扩大,明初翠峰寺成为东山著名的游览胜地。宋治平元年(1064),天衣义怀在翠峰寺去世,享年71岁。宋崇宁年间(1102-1106),徽宗赵佶谥义怀为振宗禅师。

超揆迎驾重返“玉泉”

翠峰寺里第三位高僧名超揆,同康熙为诗友。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初三日起更,驾驻苏州的康熙突然传旨:“明日往东山”。康熙这一道突发圣旨,急坏了一班随行官员。康熙这次南巡淮甸,阅视河工,行程中没有去太湖东山的安排,皇上突然想起要去东山,究竟为何?原来,他想去见一位诗僧,当年亦师亦友的北京玉泉山普陀寺方丈超揆。还在巡视淮甸河工到苏州途中,康熙忆起超揆,觉得数年前冷落赶走这位诗友有些过分,心中就有去东山巡视之意。

好在离天亮还有几个时辰,苏州府派快舟连夜驶往东山,嘱倪巡检一定要在天亮前赶到翠峰寺,找到当家超揆和尚,令他天亮前在席家湖码头迎驾。翠峰寺在翁巷北面的翠峰坞中,离席家湖码头有三里路,超揆得知圣驾将到,又惊又喜,忙集比丘尼携鼓乐前往。

初四日上午,康熙御舟到东山,在席家湖靠岸,巡抚宋荦备大竹轿伺候,康熙登轿说:“倒也轻巧”。时有三百耆老百姓执香迎接,超揆率比丘尼跪而奏乐,碍于君臣之规,皇上不召他不敢抬头。康熙见东山风光如此“风月无边”,对身旁侍从说道:“可惜太后没有来。”舆驾起行,超揆步行轿前,先驱引路,倪巡检、陈千总则左右护驾。其实康熙一上岸,就认出了跪在比丘尼中奏乐的超揆和尚,但君君臣臣,不可立即招其相见。

超揆,名文果,法号轮庵,苏州府吴县人。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玄孙,文震亨之子。超揆原在北京玉泉山普陀寺为住持,同康熙的友谊超过了一般君臣之情,他在普陀寺时常被康熙召去作御制诗。超揆父亲文震亨明末拒不降清,绝食而亡,以身殉国,当时文果只有14岁,他颠沛流离,备尝人间艰辛。及壮,超揆北上加入清军,在桑格将军帐下协助平定吴三桂之乱,清廷欲授其官职,被拒绝。后来超揆在楚中洪山寺出家为僧,拜三峰寺弘储和尚为师。超揆诗文俱佳,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首次南巡,驻跸浒墅关,超揆献《梅花百咏》诗卷,深得康熙赏识,回銮时康熙召超揆入京,住玉泉山普陀寺。康熙对超揆格外敬重,经常召其侍从畅春园,专门应制作诗。康熙三十二年(1693),超揆辑成佛教典籍《五灯全书》,进呈圣上御览,康熙亲自为其书作序,并“颁府梨版刊行”,对其恩宠之极。父亲文震亨抗清绝食而亡,儿子超揆却成了清帝的座上宾,九泉之下长眠的老祖宗文徵明,若地下有灵不知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