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成功后,对明朝采取两面政策:先是,只称臣,不称雄;继而,明称臣,暗称雄;进而,边称臣,边称雄;最后,不称臣,只称雄。努尔哈赤为了避免过早暴露自己,而被明军灭掉。在这期间,努尔哈赤做了三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创制满文、创立八旗、创建基地。
今天咱们主要讲讲八旗,努尔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狩猎组织形式——牛录,创建八旗制度。每旗分为三级组织,即牛录、甲喇、固山。按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后称佐领;5个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后称参领;5个甲喇为一固山(就是旗),设一固山额真,后称都统。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最初设四旗,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为标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原有四旗基础上增加四旗,将原来旗帜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这样,共有8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
尔后逐渐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但统称为八旗。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统领的八旗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介绍完八旗以后,继续为大家解答,为什么清朝八旗中,正白旗能够和两黄旗平起平坐,成为上三旗。
努尔哈赤时代的八旗的领导人
刚建立四旗的时候,努尔哈赤统领黄旗,舒尔哈齐统领蓝旗,褚英统领白旗,代善统领红旗。到了明万历四十三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蒙古也多有归附。努尔哈赤统领正黄旗、镶黄旗,代善统领正红旗、镶红旗,皇太极统领正白旗,杜度统领镶白旗、莽古尔泰统领正蓝旗,阿敏统领镶蓝旗。
努尔哈赤死后,汗位争夺
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后金向明朝宣战以来,后金的八旗军已经经历了七次大战: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萨尔浒之战,全是后金胜利明朝失败,努尔哈赤在宁远兵败,遭受起兵以来最重大的挫折。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天命汉努尔哈赤由清河返回途中,至离沈阳东40里的瑗鸡堡死去。
努尔哈赤尸骨未寒,后金内部发生了汗位继嗣之争,换句话说就是旗主之间的争夺,各旗主咱们上面都交代了。努尔哈赤临终之前,把他手上的正白旗、镶白旗给了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实际上形成了以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和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的旗主争夺战。
阿敏和济尔哈朗为舒尔哈齐子,属于旁支,不能争位。莽古尔泰鲁莽,曾弑杀其母继妃富察氏,也不能争位。当时多尔衮和多铎、阿济格三兄弟年幼,由生母阿巴亥照料。《北游录·纪闻下》记载:大妃“被宗室大臣勒令自尽”。阿巴亥死后,多尔衮与多铎、阿济格失去依靠无力争夺汗位。
汗位就在皇太极和代善之间争夺,代善虽为大贝勒,在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已经失宠,并被削夺一旗,无力与皇太极抗衡,皇太极兼领二旗,得众心,官兵精,智勇双全,战功独多,又得到正红旗旗主代善的推让,于是继嗣父汗登上大位。经过混编,皇太极把镶黄旗、正黄旗、正蓝旗作为上三旗。
多尔衮与豪格争夺汗位
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白天还在处理政务,夜里就离开人世,皇太极死之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交代由谁继位。当时,最有希望争夺大位的是35岁的肃亲王豪格和32岁的睿亲王多尔衮。
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拥护豪格继位,尤其是两黄旗贝勒大臣誓死效忠。支持多尔衮的为正白旗、镶白旗。在豪格和多尔衮两派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的紧要关头,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中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临继位,多尔衮做了摄政王。多尔衮掌权以后,将正白旗、镶黄旗、正白旗作为上三旗,豪格的正蓝旗被踢到下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