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都变法,为什么最后是秦国灭了六国?

2020-10-28 00:01:06 作者: 各国都变法,

任何变法改革都是这样,触动的既得利益越少,反对的人越少,阻力越小,变法改革也就越容易成功。反之亦然。触动的既得利益越多,反对的人越多,阻力越大,也就越不容易成功。

在春秋战国之交,不光秦国搞了变法,各国也都搞了一定程度的变法。一方面是加强君主集权,一方面是通过改革来提升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争之世,不想被别人消灭,就只有变法图强一条路可走。

从西周开始的分封制,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封邦建国,各国在自己内部也是这样干的,也要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封地建国。而且,这些国中国不仅有自己的土地,还有自己的军队,比较强大的一些贵族封臣甚至可以对抗自己的国君。

最典型的是晋国,几大家族轮流执掌晋国国政,内外大小事务全部由这些执政的大家族决定,国君基本上变成了吉祥物,国君的土地,人民,财富都被强臣瓜分完了,国君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弱。

晋国在春秋中后期本来是列国中最强大的国家,秦楚齐都要惧怕三分。然而,各大家族强大起来之后,晋国基本上被瓜分完了,最后则是三家分晋,一个强大的晋国变成了魏赵韩三个小国,晋国灭亡。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则是齐国。田氏本来是陈国贵族,陈国被楚国消灭,他们逃亡到齐国来,齐国收留了他们,并且给了他们封地。但田氏越来越强大,最后取代了齐国国君,把齐国从姜氏变成了田氏。

所以,战国之初,各国纷纷进行了变法,就是要削弱国内的封臣和贵族,加强君主集权,将军队改编为国家统一指挥的军队,贵族不能继续保留私人军队。同时,取消了贵族爵位的一部分世袭特权,改为以对国家功劳的大小来由国君赐予爵位。

但各国的情况不同,变法的彻底程度不同。比如齐赵魏韩,传统上是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文化和社会发展程度也高,旧贵族的势力比较强大,变法改革就很难彻底。比如韩国的申不害,魏国的李悝和吴起,也都主持了改革,但是因为贵族反对势力强大,改革都没有彻底完成。

秦国的情况不同,是因为秦国所处的地方相对来说经济和文化都没有那么发达。而且,秦国立国较晚,分封制没有其他各国那么长时间,尤其是贵族的实力相对来说,始终没有国君那么强大。

更重要的是,秦国一直在对外扩张,西边和北边的戎狄,南边的蜀国,东边的魏国和韩国,楚国,秦国都在持续到进行战争。当时的军队主要是由贵族为骨干组成的,长期战争结果之一就是贵族在战争中伤亡的也比较多,不容易像晋国的几大家族那样,持续稳定的扩张自己家族的势力。

所以,商鞅主持变法,虽然在秦国也遭到了比较强大的贵族反对,但相对而言,国君始终能够主导国家的政治走向。即使商鞅后来被车裂,他变法的成果并没有被完全推翻,其主要内容基本上被继承下来了。

不光商鞅的下场不好,其他各国主持变法的人多数也都下场很不好,要么是在国内政治斗争中被杀,要么是因为国内政治斗争,被迫流亡外国。但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也和秦国一样,被继承下来了,完成了从春秋时期的分封制向战国时期的君主集权制的过渡,只是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