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司马迁瞧不起卫青、霍去病,还将他们写入《佞幸列传》

2020-10-28 15:19:18 作者: 为何司马迁瞧

《史记》是公认的二十四史之首,有着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先生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司马迁也因为《史记》这一本煌煌巨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声名最为显赫的史学家。不过话又说回来,再伟大的史学家,他也是人,撰写史书的时候也会夹杂着自己的个人情感与主观判断,司马迁自然也不例外。《史记》当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司马迁将卫青、霍去病写进了《佞幸列传》(专门写汉朝佞臣的传记)。

《史记》中的《佞幸列传》原文是这么描写的:“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虽然这句话后半句讲的是卫青和霍去病是靠自己的才华获得上进的机会,可是前半句却明确的点出了卫青,霍去病的“幸臣”身份,更不要说这句话是出现在臭名昭著的《佞臣列传》里,是将他们和韩嫣,邓通等人(皇帝的男宠,不学无术的小人)相提并论。换句话说,在司马迁的心里,卫青,霍去病其实也是佞臣。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战功赫赫的卫青,霍去病,世人眼中的“帝国双璧”在司马迁眼里就变成了佞臣呢?小编以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他们的出身都不光彩,而且他们都是外戚

卫青和霍去病两个人的出身其实是相当不光彩的,都是私生子。卫青是他母亲和一个小吏私通所生(卫青和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其实是同母异父的姐弟);无独有偶,卫青的另一个姐姐卫少儿也和一个名叫霍仲孺的衙役偷情生下了霍去病。

毋庸置疑,卫青和霍去病都是骁勇善战之辈,之后的拜将封侯也是靠自己北击匈奴的赫赫军功,靠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所得。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起初他们确实是靠卫皇后的裙带关系才得以被汉武帝重用。

第二个原因:政治主张不一样。

众所周知,汉武帝刘彻的政治主张是以武力解决一切问题,是一位喜欢拓土开疆的皇帝,所以才有了后来多次派遣大军北上打击匈奴的举动。打击匈奴这件事情在刚开始是整个大汉朝廷都是无条件支持的,毕竟前些年匈奴欺负大汉欺负的有点狠,朝廷上下都痛恨匈奴人,都憋着一口怨气需要发泄。

可是后来,汉朝军队数次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之后,匈奴被赶跑了,这时候朝廷的政治风向开始有了变化。卫青,霍去病毫无疑问是主张继续远征匈奴,务必要彻底消灭匈奴人;可是文官这时候就不同意继续出征,因为连年的征战,已经把国库消耗的差不多了,现在国家应该开始休养生息,让天下百姓也松一口气。如此一来,文武官员之间就有了冲突,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作为文官的司马迁自然对卫青,霍去病这些武将就有了偏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