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长安,为何唐朝以后就再也没有被定为都城呢

2020-10-28 15:16:37 作者: 作为“十三朝

众所周知,西安在古代的名称是长安。长安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赫赫有名的存在,曾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定都长安。最早定都在长安的朝代是西周,那个时候长安称之为镐京,是中国古代最早称京的都城;最后一个定都在长安的朝代是唐朝,两朝时间跨度近两千年,长安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影响力如此之大的长安,在唐朝以后就再也没有王朝定都于此呢?在小编看来,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长安被唐朝后期的连年战争破坏的太严重了,以至于长安几乎成为废墟。

虽然说安史之乱最后被郭子仪等人成功平定,可是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极大的消耗了唐朝的国力,唐朝也从巅峰迅速衰弱至低谷。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就是原罪,这是自古至今不变的真理。唐朝也不例外,唐朝衰弱之后,都城长安屡次被占领,而且占领长安的都不是什么善茬,有安史之乱的叛军,还有趁虚而入的吐蕃人,更有杀人狂黄巢等人。长安的财富被劫掠了一次又一次,长安的百姓也被杀了一茬又一茬,长安就此没落。

公元903年,唐昭宗迁都洛阳,长安本来就被破坏严重,人口就不多了,现在又失去了都城的政治地位,长安就越发的萧条,衰败。在唐朝灭亡之后,长安几乎成为了一座空城,一片废墟。可以说,此时的长安明面上的价值几乎为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位皇帝会选择定都在长安,毕竟从零开始重建一个都城代价实在太沉重了,消耗的人力物力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第二点原因:外族威胁中原王朝的方向变了,长安不再是一个适合布置军事力量的地方,国防中心发生了变动。

在大唐王朝之前的朝代,中原王朝的外在威胁基本上来自于西北方向的游牧民族,比如说汉王朝时期的匈奴人,隋唐时期的突厥人。这些游牧民族都是从西北方向开始入侵中原王朝,然后进一步南下劫掠,中原王朝定都长安有利于统筹军事力量,更好的抵御外族入侵,确保关中地区以及整个华夏地区的安全,所以唐朝以前的朝代才会频繁的定都长安。

可是唐朝灭亡之后,中原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政权格局发生了变化,位于东北方向的外族势力开始崛起了,东北方向成为了中原王朝的主要战略防御点。就比如说北宋的头号敌人辽国就是起源于东北地区,为了更好的防御外族入侵,长安就不再是最适合统筹军事,布置军事力量的地方,自然就不适合定都了。

第三点原因: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自古以来,王朝定都都会定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唐朝之前,关中地区是最为富裕的,因为关中地区有着极为广阔的肥沃平原土地,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农业发达的地区意味着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也意味着经济发达,所以定都长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经过一千多年的开发,关中地区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到了极致,人口增多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以至于关中地区的土地肥沃程度一年不如一年,产的粮食也越来越少,经济自然也就越来越落后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