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敦敏:遥山干迭白云径,清磬一声黄叶村,是吊曹雪芹吗?
“秋色召人上古墩,西风瑟瑟敞平原。
遥山千迭白云径,清磬一声黄叶村。
野水渔航闻弄笛,竹篱茅肆坐开樽。
小园忍泪重回首,斜日荒烟冷墓门。”清朝爱新觉罗.敦敏《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
之所以选读这首诗,是因为这首诗有其本身的俊逸深沉。有时候我想,清朝的诗人或者读书人不乏好的才情和笔致,只可惜这不是个倡导流行诗的时代。贵如皇族后裔,爱新觉罗的子孙,敦敏的诗并没有广泛流传,而能够让他的诗重见天日的,是曹雪芹的粉丝和红迷,他们几乎能找到的关于曹雪芹的蛛丝马迹全不放过,然后敦敏敦诚兄弟的诗,才被从故纸堆里刨了出来。
但我喜欢敦敏敦诚的诗,缘起是因为曹雪芹,但最终还是他们的诗,自有魅力。
“秋色召人上古墩,西风瑟瑟敞平原。”
这是秋高气爽的旅游,旅游景点是北京的西郊。所谓秋色召人,这有别特意访友和办事,非关病酒,不是悲秋,只为京城里局促压抑,要的是秋好登高。那么古墩是些什么建筑?是那些散落在西山上的烽火台。烽火台作为古戍之遗址,在清朝已经彻底丧失了防御功能,因为清朝疆域更大,曾经的边地己经纳入怀中,明朝或者明之前的峰火古戍都荒弃了,杂草尘土堆积,现在成了古墩高台,让人有登临的快感。
而在此高望,是现在每个山头的制高点上,山和山之间有广袤的谷底和平原。秋风吹过,可以看见是从山口进入平原,天旷田低,壮阔无比。
“遥山千迭白云径,清磬一声黄叶村。”
那么视线远放,那田园尽头,远山峰峦叠嶂,云气笼罩山头,古诗云,白云深处有人家,那么秋山每条历历的山路,也是通往人家吧。
但敦敏的落眼点,在群山和平原之间一个小小村落,那有一声佛钟敲过,一声佛磬清越,从黄叶缭绕的村落传出。
实际西山多红叶,就是现在游历西山,也很少看到成片的银杏林,倒是槭树,乌桕,枫树多,在金秋呈现不同的红。那么敦敏何以这里要点出黄叶村?
一,在他所占据的地方,的确可以看到黄叶缭绕村落,并有佛寺钟声。那么在敦敏时代,还有一个诗人描写过西山黄叶,那就是郑板桥。”西山肯结万山绿,吹破浓云作冷烟。匹马径寻黄叶寺,雨晴稻熟早秋天。”《游香山卧佛寺访青崖和尚》那么这个卧佛寺是有两棵千年银杏,深秋时节,其树冠金黄硕大,鲜明醒目。
敦敏看到的,恰好就是藏着巨大银杏树下的古寺庙和相关村落。
二,这个地方,并非是卧佛寺,而是真正有黄叶的村落,因为黄叶在秋天特别醒目,所以这个村子被敦诚敦敏叫做黄叶村,这个村有小小的佛堂或者道观。山野之趣十足。
三,这个地方,就叫黄叶村,和叶子黄不黄没有关系。
敦敏在此时点出了黄叶村,因为他和兄弟敦诚有一位共同的朋友,曹雪芹就住在,曾经住在这里。当然在他的远眺下,不得不感染于那古庙里传来的一声磬响。
他的兄弟敦诚在数年前曾经写给曹雪芹一首诗。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的《寄怀曹雪芹(霑)》
作为两个都特别喜欢诗词的兄弟,这两兄弟一直和曹雪芹有交集,而且这两兄弟也经常一起游历,那么这首弟弟的诗,有大概率的做哥哥的是看到过的。黄叶村应该不算是一种巧合,而是指的他们的朋友曹雪芹所居住的地方,是兄弟俩都共同认可的一个地名。或者这个村落叫做黄叶村,又或者这个黄叶萦绕的村落,就是曹雪芹的代指。
但显然此时的敦敏的同行客人中并没有曹雪芹。如果有,以他们兄弟晚生曹雪芹十几年到二十来年,这首诗的标题会写《与芹圃同游》或者《与芹溪》等。
而且敦敏此时仿佛也不急着去找曹雪芹,他们曾经数次都访问过曹雪芹,而有时他竟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