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刘襄被灌婴安抚回齐地是对是错?

2020-10-30 06:26:10 作者: 大智若愚还是

哀王嗣立,其力不量。

在我国历史上,汉朝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遗憾的是,汉朝建立时,戎马一生的高祖年事已高,来不及治理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这个新创立的朝代很多地方存在着隐患。

刘襄影视形象

果然,高祖死后,无数尖锐的矛盾喷薄而出,外部,汉朝面临着匈奴和南越的威胁,内部,诸吕之乱败坏了朝纲风气。在这关键时刻,高祖的长孙刘襄站了出来,和周勃等人携手稳定住了时局,事后,立下护国功劳的刘襄甚至一度有机会成为皇帝,其名望之高可见一斑。那么,高祖的这位长孙是能力超强,还是徒有虚名呢,我们可以从他和灌婴对峙一事略见一二。开弓没有回头箭,刘襄面临被清算

公元前180年,汉朝太后吕雉因病逝世,其手中掌握的权力也过渡到了吕氏第二代掌门人吕产的手里。在吕氏失去主心骨后,早已按捺不住的朱虚侯刘章(刘襄二弟)立刻密信大哥,邀请他兴齐地之兵,和自己左右夹击诸吕: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

今日荥阳

刘襄掌控的齐地受到吕氏打击已久,因此在接到信后,便毅然决然地点起大军西进。吕产得知后,派遣汉军宿将灌婴去荥阳阻击齐军。

虽然灌婴已经明确接到了消灭齐军的命令,但是他却没有进攻齐军,而是在抵达荥阳后据城防守,并且派人安抚刘襄,希望这位皇孙能以大局为重退回齐地。在一番取舍之后,刘襄答应了他的要求。

刘襄的这一举动其实很出乎意料,毕竟他以地方对抗中央的举动,对于一个统一的政权来说是大逆行为。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按照一般的历史经验来说,自从刘襄做出这个行为后,他和吕氏一族必须斗到不死不休,要么是地方被中央成功平叛,要么是中央被地方彻底推翻,二者想重归于好的希望基本是零。

灌婴影视形象

对于兼具法理继承基础和掌握着基本全国军事实力的吕氏来说,只有彻底消灭类似刘襄这种不安定的隐患,才有机会进一步巩固本族的统治。因此当吕产缓过这口气后,他有极大的可能清算刘襄。

站在旁人的角度看,如果真的被事后清算,那么刘襄还不如一开始就和灌婴拼个你死我活。吕产意外没有追究刘襄的责任

出乎意料的是,灌婴和刘襄分道扬镳并向吕产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这位同时掌握着相权和军权的实际一把手,居然没有追究刘襄的作乱罪责,任由他在齐地策划: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吕产政治经验的严重欠缺。

刘襄反吕是必然行为,由于吕后的强取豪夺,齐地西南的城阳郡、中西部的核心济南郡、东部的琅琊郡已经全部归于吕氏势力之手,并且对刘襄形成合围之势,为了避免被逐渐蚕食直到消失殆尽,刘襄只剩下了一条险路可以选择。

吕后死后立刻开战不利于团结

刘襄反吕,对于吕产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如果运作得当,吕氏可以名正言顺地彻底接收富饶的齐地,既能进一步通过打压刘氏壮大吕氏,也可以用高祖长孙的性命为怀着异心的其他势力立威。

可是在关键时刻,吕产却犯糊涂了,忘记了姑姑在临终前再三强调掌握兵权的遗训。按照他的想法,吕氏已经依靠着吕后多年的经营,顺利获得了朝堂的控制权,这份有吕后一辈子心血背书的基业,并不需要通过武力镇压去巩固。

在吕产眼中,一个小小的齐王作乱是可控的,是仅仅依靠一个灌婴就可以解决的小事情,自己的精力应该放到更重要的事情上。然而对于刘襄来说,他当初的决定到底是对还是错呢?齐军直接进攻荥阳失败风险极大

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出来,齐军和汉军的差距十分巨大,这种差距体现在三个方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