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高洁傲岸,陋室生辉

2020-11-01 11:19:32 作者: 刘禹锡:高洁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还是一位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情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心里感到沉重、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他的诗独具个性,格律严谨,语言压众。他的散文,受韩柳古文运动的影响,具有精湛深刻、用字不俗、耐人寻味的特点。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力主变革。革新失败后,他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有意歧视他,叫他尴尬无面子,安排他在城南面江一座简陋小屋而居。刘禹锡不但毫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写下一篇《陋室铭》以表心迹。

《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语言、音韵、节奏、气魄都完美到了极致。全文仅八十一个字,文采飞扬,达到了高度的精辟与深刻,表达了一种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和清心寡欲的灵魂境界。历代读者都以此篇为做人作文的范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有多么巍峨高大,只要有神仙驻足就会声名远播。水不在于多么深不可测,只要有蛟龙潜游就会灵气冲天。这里虽然只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子,但是由于它主人的美德而香飘四方。整齐大气的句式结构,掷地有声的语言排比,像海绵吸水似的吸住了读者的眼球,一瞬间就抓住了读书人的心。作者不同凡响的比兴语法,借人们耳熟能详的“山高水深”之哲理彰显了文章的主题,可谓文美双赢,德义双收。

陋室不陋,台阶上爬满了一通到顶的青苔,半院子的碧绿映入眼帘,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更感到欣慰的是常有学识渊博的友人光临,他们都是当今的才子,个个都不乏远见卓识,谈笑风生。

友人们在陋室里可以弹琴,可以谈论佛祖和讨论经书。这里没有咿呀的杂音烦扰,没有枯涩的官样文章折磨。仅仅是三言两语,却道出了陋室的清静幽雅,描绘出一种自得其乐的境界和安贫乐道的人生情趣。

笔锋一转,又引出陋室的另一种高洁和意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三国时期以神算出名的诸葛亮的草庐,汉代著名辞赋家扬雄的子云亭,同为陋室,并没有因为“陋”而被后人遗忘,反而因为它们的主人操守高洁、品德高尚而流芳千古。作者以陋室之景、陋室之人、陋室之事编织出人生心态,烘托了一种情感,描绘了一种意象,彰显出由于主人纯朴素雅和超凡脱俗,而使陋室蓬荜生辉。

孔子一语“何陋之有”,更是新意别出,入木三分。当年孔子欲往东夷,有人告诫老先生,那个地方非常简陋呀,为啥去那里受苦呢?孔子陶然自乐地回答:有圣人居住的地方,怎么还能说简陋呢!

一篇短文,在孔子的四个字中得到升华,更显意蕴悠远长青,如沐春雨和风,沁人心脾。刘禹锡在赞扬陋室不陋之中,抒发了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意趣。作者的清丽淡雅而又怡然自得的音容笑貌飘然眼前,令人如痴如醉。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我。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义。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体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意图,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文章读来,如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高深),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