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大家的认知当中,封建王朝是必然会灭亡的,因为它有各种各样的弊端,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封建王朝灭亡是必然结局,不过我们也可以笑谈假设一下,如果说封建王朝进行一定程度改革的话,它有没有改变历史的可能性呢?接下来我们就以明朝弘治皇帝为基础,向后推算一下这种可能性。
首先想要存在这种可能性,弘治皇帝需要做到以下的这几点
首先第一点就是进行思想上的变革,开新学,改变八股取士的现状,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明朝的时候,文人们主要学习的就是八股,那么八股的特点,想必我们大家心里也有一些计较,所谓八股的考试内容,实际上就出自《四书》、《五经》以及一些儒家的经义。
而八股考试的过程中,往往就是主考官给这些文人们一个中心,然后文人们进行破题,从而写出来一篇一篇的八股文,然后这些八股文经过批阅,最后选出来符合朝廷需要、符合朝廷价值观的文人。
但是这里就存在了这样的一种问题,那就是这些文人为什么能够被选中,说罢了实际就是因为有才,在堆砌了大量的华丽词藻的情况下,能够将这篇文章写的四平八稳,不被阅卷的人挑出毛病来,这样的考生就有很大的概率能够考中。
但是这就有一个问题了,这种思路的文人考取了功名之后,他之前所学的东西,对于他在朝为官,又或者是到地方上担任一方父母官有没有什么好处或者说有没有什么用处?
实际上答案很明显,因为八股取士愚昧人才这种说法,已经流传了好多年,我们不能盖棺定论的说,八股取士就绝对是错的。
但是很明显,八股取士并不适合后期的大明朝,所以弘治皇帝如果想要大明朝延续下去,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八股取士的问题,想方设法的去促进其他学术流派,在抱紧八股取士、程朱理学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变革,最起码不要让八股取士选取出来一些脑袋僵硬的文人,
而去选择一些文人中的实干家,那么哪种学问最合适呢?最起码选用一些可以兼顾的新学,就比如王阳明的心学,文能镇守一方安天下,武能上马提枪定乾坤,这正是大明朝最需要的,但是奈何弘治皇帝时期王阳明并没能悟得心学。
而除了思想之外,还有一些明朝的基本问题需要解决,就比如明朝的官吏问题,官吏问题主要指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部分,中央上不要让中央大臣成为了掣肘皇帝的存在,明朝时期,很多大臣都以直取名,以直取名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一些官员依仗着自己的身份在一些问题上大肆诋毁皇帝,但是皇帝还不能反击,不然就会被批判是昏君,而如果皇帝反击了,甚至把某个人下狱了,这种情况反而成全了某些人。
所以弘治皇帝首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而在地方上,到了弘治皇帝时期实际上地方官员已经有一些糜烂了,而等到朱厚照继位之后,这种糜烂已经是更深一步,积重难返,而如果这件事摆在了弘治皇帝时期或许还有一定的挽救的可能性,那么如何挽救呢?
实际上没有其他的办法,重病需要下猛药,我们要知道明朝还有一个十分恐怖的存在,那就是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在排除了前期的中央掣肘自己的大臣之后,弘治皇帝大可以直接重启东厂、西厂、锦衣卫,只要这三个机构重新启动,那么地方上的吏治问题完全不是问题。
而至于说弘治皇帝重启这三处机构会受到莫大阻力,实际上并不会,首先就是东厂,在明朝东厂实际上一直存在,其主要长官就是皇帝身边的太监,而至于锦衣卫,虽然有一些年月是名存实亡的,但是整体的架构还是在那里的。
而至于西厂,作为曾经大明朝被裁撤的机构,却又恰恰在弘治皇帝父亲的时候,被短暂的恢复了一次,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西厂恢复的可能性反而是最大的,因为有了弘治皇帝父亲开了先例,弘治皇帝想要恢复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