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殉国的崇祯帝,感动了敌人,却感动不了满朝文武

2020-11-01 12:02:35 作者: 以身殉国的崇

即便如此,杨嗣昌并未得到任何的处罚,毕竟是崇祯帝亲自选的人,有人弹劾,均被崇祯皇帝贬逐,其刚愎自用的品性可见一斑。

到了明朝末年,农民暴动加剧,而后清兵不断入侵,朝廷内外受敌,两线作战,局势严峻,崇祯帝自知两面作战难以为继,私底下同意以杨嗣昌为代表的“议和“主张,可他又迟迟不愿承认此事,千万将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而崇祯帝却因为自负陷入和与战的纠结之中,正是在他的两难之间,明朝走向了灭亡。

可以说,崇祯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明朝覆灭的结局,

而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崇祯帝的身上多少有一些苦楚和无奈。

崇祯刚即位,就赶上了连年大旱,《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旱蝗并灾,疫情又爆发,在这种不可抗因素下,盗匪与流民并起,民间暴乱频发。

所以,尽管崇祯帝如何励精图治,在流年不利的先天条件下,还是无济于事,可怜吗?可怜,但也可恨!

前文说到,崇祯帝在位之时,迫害了不少臣子,或许是因为他多疑的性格所致,那么他最为倚重和信任的那些人,又是如何呢?

北京沦陷之后,崇祯生前十分喜欢的学士周钟,带头在他灵柩前表达羞辱。他格外信任的襄城伯李国贞,忙不迭地带兵投降。而两位颇受崇祯器重的大学士陈演和魏藻德,一个出四万两白银送给农民军,一个主动示好投靠,赌咒发誓大骂崇祯无道......

而那些被他提防怀疑的人,却先后尽忠到底:

被崇祯斥责过“抗敌不力”的卢象升,浴血战死巨鹿。

被崇祯拷打到耳聋的孙传庭,壮烈殉国于潼关。

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赶回家的熊开元,明亡后出家为僧,拒绝入仕。

被罢官回家的刘宗周,在南明时代毁家纾难,率领一支民团奔赴抗清前线,英勇就义。

崇祯之悲剧数百年来令人惋惜,惋惜他的悲凉结局,而更多的,却是痛心他作为一国之君,不知人善用,在明末政治形势如此复杂危亡之际,接连在战略、用人和御下方面,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丧失中兴之机,大好河山就此拱手送人。

而一心为国,勤政有余的崇祯帝,在身后,得到的也只是臣子们的羞辱与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