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间日军为何将钢盔戴在军帽上? 原因其实很尴尬

2020-11-02 08:51:19 作者: 二战间日军为

九零式钢盔

九零式钢盔,设计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目的是为了取代当时日军佩戴的法国制造或者是自己仿制的阿德里安钢盔。由于是在1930年(皇纪2590年)被采用,因此被命名为九零式钢盔。

九零式钢盔的设计较为简单,就是将法国阿德里安钢盔的外形与日本传统武士头盔的内衬混合在一起(帽檐没有阿德里安那样宽)。它分有两种尺寸,分别为大号和小号。大号的尺寸为:高153毫米,宽236毫米,长280毫米。小号的尺寸为:高150毫米,宽234毫米,长268毫米。

九零式钢盔

九零式钢盔的内衬设计的并不是很好,它戴起来不够稳固(盔带是两根绳子组成,士兵在佩戴时,需要将它们捆在一起),另外冬天佩戴时,容易冻伤佩带者的头皮。这一点远远不如英国布洛迪钢盔和德式钢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士兵只能先将布制的军帽戴上,然后再戴钢盔(将军帽当成附加内衬)。

九零式钢盔内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九零式钢盔大量装备日本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陆军所装备的,正面图案为象征日本陆军的五角星,而海军装备的,正面图案则是由樱花和船锚组成。陆军的五角星,原本被涂成黄色(日本人称为金星),但因为在后来的诺门罕战役中,苏军狙击手专门以黄星做瞄准点开枪射杀日军士兵,所以后来日本人都不敢再涂上黄色(日本人改称污星)。

九零式钢盔

九零式钢盔,主要是用于抵御手榴弹与炮弹的破片,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抵御手枪弹的攻击。但是由于使用的钢材硬度高但延展性弱,所以它对步枪弹的防护力很差。例如有坂步枪弹或者其他种类的步枪弹,甚至能在1000米的距离上将其击穿,因此日军在不久后,就开始用防护力更好的九八式钢盔代替九零式钢盔,但由于资源不足,导致日本投降时,九零式仍是日军配发最广泛的钢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