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提刑官》里的一处“硬伤”,戳中了南宋一个尴尬毛病

2020-11-02 14:29:59 作者: 《大宋提刑官

铜钱始终是流通的主力货币,为什么铜钱会缺少、供不应求呢?这就是南宋“钱荒”的第二个原因:矿产量的急剧下降。一方面,大宋与金抗战,却屡战屡败,失去北方领土,同时也失去大量矿产资源,与此同时,矿冶业也在战争的摧残下逐渐衰落;另一方面,南宋根基不稳,摇摇欲坠之下,经济生产也没有保障,随之而来的就是生产力的下降,无论是铜原料的生产冶炼,还是“铸币”,都没了生产保障。这些原因一综合,就导致了铸钱供应量,赶不上货币流通需求量的严重现象。

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要数“动摇国本”的宋金战争。赵构建立南宋后,软弱腐朽,不敢与金正面对抗,一次又一次岁贡送去,无疑给原本就羸弱的南宋,又狠狠地加重了负担。也许有人会认为,南宋生产发达,假如与金朝和平相处中做起生意,肯定是赚的,甚至能把岁币赚回来。

可实际上,金朝对南宋的盘剥能力,是不能小觑的。南宋初,自从屈辱“绍兴协议”签订后,南宋每年需向金朝输出“银绢五十万两匹”。宋金和议后,南宋还要另外支付“犒军银”三百万两给金朝。大量的财政支出让南宋不堪重负,本就财政困难,没有足够的银钱进贡,无奈只能以铜钱折算,输出进贡给金朝。南宋的铸钱,大量流入北方,流进了金人的口袋里,这样,导致南宋能够流通市场的钱更少了,“钱荒”的问题也进一步加重。

三、被“掏空”的南宋,亡国也是大势所趋

南宋一百多年里,哪怕与金朝言和,也不免受到或多或少的威胁,遭到各种盘剥。南宋大量的财富,尤其是贵金属,全都毫无保留地被金人压榨抢走。其实可想而知,面临软弱无能的南宋政府,无论怎么抢夺,对方不会还手,这种情况下金人怎么可能手下留情。在南宋与金言和这段时间里,“落后就要挨打”的原理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至于“以生产交易赚回岁贡”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更站不住脚了。压榨与被压榨,即便披上“求和”的外衣,也和真正的和平大不相同。正所谓: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更别说在金朝虎视眈眈之下,南宋哪里还能安然生产与发展经济。

这样一来,钱荒成了南宋的一个重大问题。钱荒的危害,轻则经济不振,重则国家动乱,整个朝廷秩序都无以支撑。南宋统治者肯定最先意识到了这个严重问题,没有钱,就想办法去搞钱。但处于那个地步,统治者又实在想不出其它举措来改善,无奈只能加剧对百姓的盘剥,搜刮民间铜器铸钱,大肆征收赋税增加财政收入,往死里压榨底层百姓,用百姓的每一粒米,来填补国库的严重亏空。国家不堪重负的同时,百姓也生存于水深火热中,无形中也成了恶性循环。

如此一来,南宋哪里还像传说中那样“富庶”呢?南宋统治者扎在根里的软弱腐朽,竭泽而渔的政策,外加毫无底线的盘剥,叫这个传说中富庶的南宋,早就已经不堪重负。又哪里会像《大宋提刑官》里那样拿出这么多白银?

有人说,南宋的亡国,是因为敌人太强。但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南宋好比一个虚弱的老人,被掏空身体,在挣扎却又无力站起的瞬间,又被元朝重重一击,之后再无站起来的力气。

参考资料:程民生《试论南宋经济的衰退》、罗雅萍《南宋钱荒成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