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大明权宦——王安

2020-11-02 17:42:32 作者: 闲话大明权宦

魏忠贤 剧照

其二,王安注重养身,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也说明了王安的身体状况的确很差。

王安的瘦弱多病,就决定了王安之后不能长时间地参与到朝廷政务中去。其实从万历晚期开始,王安就常常因病待在家中,朱常洛有事或者司礼监要开会,王安也就只出现半天。这就导致了王安后来渐渐被隔离出了核心圈子。

其三,王安很少说话,但一发火就辱骂不止,也说明了他心中存在压抑情绪。这股不稳定的情绪其实是一颗定时炸弹,指不定哪天发作,就让王安丧失了正常的冷静。

天启元年,明熹宗朱由校要提拔王安做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婉拒。

故宫

虽然王安觉得皇帝的任命诏书不够客气,也需要表姿态先拒绝,等皇帝再二,再三地下任命状。但谁都看得出来,当时的王安其实是在闹脾气。这一闹,就让魏忠贤和客氏钻了空子。

其四,从性格学的角度来说,男性声音嘶哑,代表了富有行动力。但这样的人虽然干劲十足,却容易自恃,对一些事情会掉以轻心。

从帮助光宗抵挡郑贵妃的明枪暗箭,在”移宫案“中巧妙让熹宗脱身来看,王安的执行力非常高;但他听信门下宦官魏朝谗言,扶持了魏忠贤,并在魏忠贤与客氏结盟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时依然选择无视,也的确说明了他的自以为是。

太监 剧照

性格决定命运,王安的经历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见证。周全护主,赤忠而存隙

我们继续回到万历二十二年。这一年王安成为了皇长子朱常洛的伴读,这一年朱常洛十三岁,王安二十六岁上下。到万历二十九年,神宗终于立朱常洛为太子,并组建东宫班底,新进一批东宫侍读,此时王安已经陪伴了朱常洛长达七年。

如果从万历二十二年王安来到朱常洛身边开始算,到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朱常洛登基,王安整整陪伴了朱常洛二十六个年头。

明光宗朱常洛 像

我挑选了三件事,用来讲述王安与朱常洛的关系。

神宗宠妃郑贵妃有子,即后来福王朱常洵。郑贵妃做梦都想着让自己儿子做太子,枕头风吹得也让神宗并不怎么待见朱常洛。这也是万历年间“国本之争”的根本问题。

在万历四十三的时候,发生一次“梃击案”。事情不复杂,有个哥们拿了根木棍,居然进到慈庆宫(朱常洛居所),要行刺太子。刺客未能得逞,朝中却一片哗然。然后开始查,查来查去反正查到了郑贵妃的头上。

当时舆论一面倒地要神宗秉公查办,说白了就是朝臣们要求这次好好教训下郑贵妃。

明代官员

神宗当然不舍得,于是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受害者朱常洛。这个时候王安给朱常洛出了主意,意思是帮着皇帝把这件事情遮掩过去,放郑贵妃一马。

朱常洛对于这次行刺肯定是大为恼火的,这么多年来受郑贵妃的气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散的,但朱常洛还是遵从了王安的建议,跑进宫里当着神宗的面与郑贵妃上演了一幕”母子情深“的戏码。效果很好,神宗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很懂事,郑贵妃也暂时被安抚。

一般故事讲到这,很多人就觉得”梃击案“过去了。但王安接下来的一个举动,一直被大家忽视。

梃击案当事人 张差 插画

王安帮朱常洛起草了一份东宫诏令,就是关于“梃击案”东宫的官方声明,内容基本是各种打圆场,说明太子与郑贵妃感情好如何如何好之类狗都不信的废话,但王安在这份诏令里的用词很考究。

王安是用朱常洛第一人称写的,不同于以往所用的”儿臣“之语,而是处处以”本宫“用词。如此一来,事实上彰显和强调了朱常洛东宫太子地位的不可撼动与权威性。